在那个贫穷的年代,一个不可能长大的孩子长大了
本月中旬,我们采风团在万州采风,我们在当地一户农家蹭饭,跟主人家聊天时,听主人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虽然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故事,但是我觉得也值得大家听听。
故事主人翁是一位已故姓李的老爷爷,他是一个不为人知的普通人,家住重庆万州走马。他四岁丧父,六岁母亲改嫁带走了哥哥(因为哥哥十几岁可以干活),姐姐同年出嫁,原本热闹的家庭就只剩这个一无所知的孩子和一间破烂不堪的茅草屋。
在哪个贫穷的能吃饱都是一种幸福的年代,对于这个家庭的变故,许多人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就像故事发生时有人所说一样:我们没人能帮助他,或许过几天就好了,希望下辈子他能找个好人家,不再受这份罪。
李爷爷的姐姐出嫁时,并没有给弟弟留下什么,因为这个家除了他,已经什么都没有了。姐姐走后没人照顾她,一个人饿了,本能会驱使他去找吃的,于是他爬上屋后的山坡,呼喊着他最喜欢的姐姐,说:“姐姐,天黑了,我怕,我也好饿,姐姐你在哪里,快回来”。声声呼喊刺痛着每一个人的心,可是那又能怎样?有人看不下去了,就对他说,:“孩子,你怕就回去睡觉吧,盖上被子就不怕了,睡着了也就不饿了”。于是他又慢慢的爬回那个属于他却又不是家的家。
出嫁的姐姐要三天才能回娘家,三天后姐姐带着不是粮食的粮食回到这个只有弟弟的家,看着稻草上奄奄一息的弟弟,不知道说了什么,我想那个场景姐姐也说不出来什么了吧。姐姐将婆家带回来的食物煮给弟弟吃,看着有点精神的弟弟,姐姐知道,这是他唯一的亲人了,不论怎么也得让他活下来,姐姐花了半天时间教弟弟做饭,并且告诉弟弟,粮食不多省着点,实在是饿了再吃,姐姐会过几天又带粮食回来看你。让他听话,不要乱走,就留在家。
于是差不多十几天左右姐姐都会悄悄的从婆家拿点粮食给他,每次回来都会教弟弟做一件活,然后弟弟就自己在家练习。一眨眼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一年的苦难,磨练,弟弟也会做好多事情了,或许真的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附近的邻居看着这不可能长大的孩子,在姐姐的培养下这么听话懂事,慢慢都会喊他去做些农活,为了不在麻烦姐姐,自己养活自己,一个八岁不到的孩子就正式撑起了这个家。
一晃又是三年过去了,他慢慢也有了自己的思想,看着别人读书,他也想到了读书,并且在姐姐的鼓励下他上午去学习,下午又去给别人干活,无论学习成绩还是做人做事都给自己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名声,邻居看着这个可怜的孩子,打心眼都很喜欢,随着日子稍微好点,大家也会时不时将一些淘汰的农具,衣服,坏了的鞋等送给他,人家不要的东西,对于他来说都是宝贝,通过自己的鼓捣,将这些东西变废为宝为自己所用。
后来,他学习各类手艺,结交各类人群,组建家庭,自己苦难,但经常帮助邻里,他把一切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也算是吧。如今他后人分布重庆、湖北两地,说起他,当地许多人都说他了不起,难得的好人一个。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什么传奇,也没有特别的贡献,在哪个贫穷的年代也不稀奇,但是他的人生遭遇、兄妹团结和顽强的生活态度值得许多人学习,通过这些故事也有助于我们能跟多的了解那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