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and to have
应该说,咱们讲的“三无“原则和这句谚语有相通之处,还有一句俗语“人不求人一般大”,也是这个意思——不管这个人比你地位高多少,多么有钱有势,只要不求他,你和他在精神上就是一样大的。
这里我们要分清楚to be和to have:to have是你拥有什么东西,拥有程度分高低、大小,但“你是什么”和“你有什么”就不是一回事了。乞丐也有一流的乞丐,在适当的时候也可能做出一番大事业,比如朱元璋“初为丐,后为僧,终为帝”,一生就干了三种职业。不过我这里想解释的是,不求别人,不是说摆出一副万事不求人的姿态就是一个自由的人了。
安·兰德还提出过一个概念:贸易,意思是要拥有一种健康的人际关系,让自己成为别人奴隶的一个条件,就是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上与他人/社会都是一种价值交换的关系,在价值交换过程中,一定不要心存某种贪念和妄念,总希望别人额外施舍什么东西——当你一旦心存贪念和妄念的时候,就已经变成一个精神上的奴隶了。
我的一个朋友现在招人只有一个标准:用各种方法测试应聘者是giver(给予者)还是taker(索取者)。
有时候,即使没有去索取,但长期希望得到某种特别施舍的索取心态,也会塑造个体的身体语言、表情甚至性格,最终成为一个越来越固化的价值观,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你就在无形中屏蔽了许许多多的合作机会。反过来,虽然做给予者giver是有风险的,但还是要给予,也就是像阿特拉斯那样,一个人顶着整个大地也不求什么回报。
安·兰德之所以认为阿特拉斯是理想中的人格,是因为阿特拉斯是一个奴隶,他为了一个更大的使命不跟常人计较也不求你回报,他避免了做人间的奴隶,然后与一种终极价值之间建立了依附关系——那是他的天职和使命。
阿特拉斯的形象可能过于高不可攀,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相通的道理。
比如我多次讲到的“买单哥”:他之所以成为专业买单者,肯定因为他有钱,但从源头看,他不是因为有钱才买单,而是因为买单而有钱。在与人相处中秉承平等价值交换理念的同时,“买单哥”始终保持一种给予和付出的姿态,甚至让这种姿态变成一种习惯——这在某种程度上跟阿特拉斯是相通的。
一个给予者在贸易环境当中不会永远是给予者,他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能建立各种各样的价值关联。反过来,一个索取者从一开始就否定贸易原则,暗中相信或者非常强烈地相信“只有通过索取才能够获得价值”,那就会被这种思维病毒感染,成为一个奴隶,一个不自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