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养对了嘛?
上周好久未联系的好友发来了微信:在吗?问你点事情。看到这条消息,心里咯噔一下,第六感告诉我,是不太好的事情。立即回复:什么事情?你说。等待消息的过程,心情特别忐忑。
终于在第二天等来了她的消息:我家老二无法跟别人交流沟通,喊他拿东西,好像没啥反应,不会说饿了,不会说大小便,身边的人说可能是自闭症,想问问你了解不了解。
我看到这一长串消息,心里莫名的堵得慌。心想为什么会这样,孩子马上三岁了,为什么才发现?
从事幼教工作6年了,第二年班里来了两个已经到小班年龄,但是因为行为异常,被幼儿园退回来的小朋友。原本应该是无忧无虑,充满童趣的年纪,但是他们无法和其他小朋友正常沟通交流,无法正常一起游戏,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想法,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被其它家长用异样的眼光看待,照料者烦躁易怒,孩子一次又一次伤害,作为老师心里特别难过。
去年一个小朋友入园前,我接触后发现行为异常,无法对视交流,答非所问,走路跑步不稳,委婉地说明了孩子的情况,妈妈觉得是他太兴奋了,无法控制自己的行动。之后的半年时间,老师不止一次跟孩子妈妈反应他的行为与其他孩子的不同,建议妈妈到专业机构检查一下,但是妈妈一直在逃避,一直努力把孩子的行为划分到某一正常范围,从来不能正视孩子的问题,不听取老师的建议。
今年年初,孩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到了其他幼儿的正常活动,园区和老师一次又一次的谈话,终于引起了妈妈的重视,妈妈到专业的医院进行了咨询,当医生做出初步预判后,妈妈着急了,开始向老师寻求帮助。但是我们并不具备专业的相关专业知识,无法给予孩子更好的帮助,心痛之余,只能建议地让妈妈寻找专业机构干预,让孩子尽快获得帮助。
这个妈妈是一名三甲医院的麻醉师,原以为她具有医学知识,觉悟更高,能积极配合老师发现孩子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帮助。但并非如此,老师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家长却悠闲自得,以为长大了孩子行为就正常了,却不知自己浪费孩子的黄金时间。
辛苦怀胎十月,孩子刚出生的时候,面对小小的初生的生命,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他能够健康平安长大。近几年天使宝贝越来越多(自闭症、孤独症儿童),一方面是遗传因素,另一方面是教养方式。
1. 电子产品代替互动
电子产品兴起时代,很多家长觉得带孩子太累了,发现手机和iPad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便让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中,将自己解脱出来。孩子长时间面对电子产品,跟人没用了互动和交流,语言发育和社交能力得不到发展,甚至出现退化的现象。
2. 忙于工作忽视沟通
养育孩子需要钱,有的爸爸妈妈为了赚更多的钱,忽视了和孩子的沟通。创业的父母,把孩子带在身边,但缺少了同龄幼儿的互动和游戏,孩子每天一个人玩耍,不需要语言,不需要沟通,不需要互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爸爸妈妈忙碌一天,跟孩子的沟通也仅限于吃喝拉撒,没有更多感情的交流,孩子习惯了这样的模式,长此以往便固着于此。
3. 发现问题不敢面对
现在育儿书籍遍地都是,大部分家长为了更好育儿,会翻阅大量的育儿书籍,发现孩子与其他孩子不同也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有的家长发现问题,选择逃避,心存侥幸。总是会为孩子某一问题,找一个合适的理由,然后心安理得地接受。一避再避,一拖再拖,硬生生把孩子的时间浪费了。
还记得以前听到毛孩子的故事,生下来便与动物生活在一起,慢慢丧失了语言能力,习得了动物的本领,丧失了人类的本能。
作为家长既然选择生下孩子,就应该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就应该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孩子身上。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尽职尽责陪伴和养育孩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正确的引导方法。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我们需要因材施教用心培育,尽心培养,静心教育,静待花开。孩子成长之路上,我们需要给每一粒小种子阳光的照射,雨露的滋润,肥沃的土壤,只有这样,小种子才会慢慢生长,绽放出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