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说的7788散文心情随笔

成长

2018-12-30  本文已影响16人  如夢幻泡影i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以前经常坐火车,那时手机还不像现在这么时兴,买票只能去火车站或者代售点,当时经常是排着乌泱泱的长队,有时在烈日下一等就是几小时,要是不巧人家下班还没买到就白等了。现在说起买票,仿佛还能回忆起当初的情形,真是一把辛酸泪,没经历过的人不会懂。

当然坐火车也是一件百无聊赖的事,不像现在玩手机就好了,那会儿我更多的是看看书、看看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发呆或者睡觉,偶尔也观察一下周围发生的事。

在一次火车途中,遇到了两件常见的小事,可能大家也有过类似经历,但很多时候很多事在脑海里转瞬即逝,再也激不起一丝涟漪,能记起的并不多......

/01/

在某个中途站,上来一位母亲带着一个五六岁左右的小男孩,从他们与别人交谈中得知他们是站票,在一个多小时的下一站下车。

这时,母亲看到旁边一个两人座的位置边缘还有一些空隙,便让小男孩在那儿坐一点,省得有人在过道走路时他站不稳,即使母亲再三要求,孩子依然岿然不动。

后来,旁边座位上的人站起来离开,那位母亲让小男孩先坐会儿,等别人回来再让开,孩子依然不为所动。

周围人调侃他坚强,他母亲却说他傻,可以坐何必自己受累还难受,小男孩说宁愿站着难受,也不去坐属于别人的座位,即使是短暂的属于别人的。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结果可想而知是小男孩因着他的坚持,满足而开心地等到了下车的那一刻。

我想在我们坐火车的时候,应该见惯了那些见缝插针的“屁股”,只要原座位主人一起来倒杯水啊、上厕所啊、放风啊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人都是迫不及待的坐一会儿,有点素质的人等到原主人回来会立马起身让开,而有些不识时务的却仿佛屁股在椅子上生根发芽,非得人家提醒,才会知道自己坐在了不该坐的位置上。

我们也许都遇见过这样的人或者是做过这样的人,所以自然不能理解小男孩的这种做法,这是讲原则也是一种固执,至于这种固执对他的未来会起着怎样的作用,我不得而知,但是如果小男孩一直坚持这种不占有的原则,不被世俗同化,那么他将来至少是一个值得别人尊敬的人。

成长中,能坚持原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坚持原则不是傻,是做人的一种选择。

/02/

还有一次,遇到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一个八九岁男孩,他们没为孩子买票,因而在查票时孩子由于超过一米二的标准身高而被强制补票。不知道他们是知道孩子身高故意不买企图蒙混过关,还是确实不知道孩子的身高才没买票,当然这些都不重要。

他们三人在补票的同时,也面临着仍然只有两个座位的事实,至于原因为何,在此不解释,你懂的。

现在进入主题,在天黑的时候,经历了几个小时的颠簸大家都有些累也有些疲倦,父母为了让孩子睡得更舒服些,在经历过给孩子在椅子下打地铺未果后,毅然决定将两个位子贡献出,让孩子能在上面舒舒服服睡觉,而他们自己则在过道或站着或在地上坐着。

问题来了,这种现象对吗?父母的这种牺牲对孩子是否真的好?八九岁也不太小了,但凡是懂事一点的孩子肯定不会让父母这么辛苦,而自己心安理得占着两个座位还能呼呼大睡。

可能这种懂事的孩子,大多出现在电视里或小说里,现实中会不会常见呢?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日益横行的年代,很多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感受,当然如果你也是独生子女但并不是这种人的请不要对号入座,我说的是我见过的一些比较“特殊”的、令人“难以忘怀”的,至今让人想起都让人皱起眉头的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时过于溺爱并非是好事,对他们成长反而不利。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对他们人性的塑造、人格的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更应该注意,细节决定成败,别让孩子输在品质的起跑线上。

成长,是一种蜕变,帮助我们学会独立思考,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