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人生的投资:投资自己
01
做财富的朋友:
让投资的逻辑改变你的人生
投资是个技术活,事后诸葛亮只需要一句话,但在事前做出正确的选择却需要千百次的学习、思考和分析。
如果没有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我们就没有独立的判断,就一定会随波逐流、后知后觉。
我们之所以会对乐视充满信心,因为很多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乐视是一家好公司,千亿市值可以实现。
我们明白比特币价值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因为我们不是自己发现的比特币,而是通过媒体了解到的,届时比特币的价格可能已经 1 万美元,买进去就是接盘侠。
如果拥有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有能力做出独立的判断,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
我们不会相信很多人对乐视的追捧,因为只要扒开它的财务报表,就会发现这是一个透支过多的公司,风险远远大于收益,绕道而行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也一定会更早发现比特币的投资机会, 因为我们的投资逻辑不是来自媒体,而是来自投资圈对区块链技术的认可,即便没有及时发现比特币,我们也一定可以顺藤摸瓜分析出区块链在 A 股市场的投资机会。
那么如何才能做出最优的投资判断?唯一的方法是持续不断地学习。
著名的投资人徐小平老师发表了他对区块链技术的专业解读,为什么他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
因为他一直在学习,徐老师为了学习区块链,经常彻夜跟区块链的专家交流,所以他的成功绝非偶然。
讲这个故事就是告诉大家,真正的投资是一件专业的技术活,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
过去我们只需要简单的理财,投资是少数人的奢侈品,但在这个充斥着财富焦虑和风险的时代,每个人都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建立专业的投资观。
第一,过去资产单一,可以选择的种类不多,现在资产有上万种,每个人都需要专业化的资产配置,这是投资的第一个意义。
过去的理财非常简单,一是银行的理财产品,获得固定收益;二是投资大城市的房地产;三是风险偏好较高的股票投资,总的来说可选择的资产不多,也不需要多元化的资产配置。
但现在不一样了,量化基金、P2P、海外保险、比特币、艺术品,资产各式各样,选择越来越多,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必须依靠专业的投资方法,自上而下从整个资产市场出发,按照风险收益比价去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资产组合,而不是只关注某一个资产不动。
第二,过去有很多资产稳赚不赔,没有任何风险,收益还很高,现在没有这种轻松收益的机会了,风险无处不在,每个人都需要更专业的风险控制,这是投资的第二个意义。
十年前,学习专业投资的必要性不强,因为低风险高收益的机会有很多,比如房地产投资。
但现在情况有所不同、信托产品出现违约、股票出现爆仓、理财不允许保本等等,导致连本带利都丢掉的风险加大,这几年我们身边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
打个比方,过去我们的财富一直在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现在突然进入崎岖不平、布满荆棘的山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专业的驾驶技术,利用专业的交通工具。
我们正处于一个财富大变革的时代,大到企业财团,小到我们个人,每个人都在为财富的剧烈变化而焦虑。
越是变化,越需要不断地学习,以此来建立专业的投资逻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享受投资的价值,做财富的朋友。
02
做人性的敌人:
投资是一场战胜自己的修行
说起投资,我们联想到的第一目标是什么?
大部分人的答案可能是财富、赚钱,但对我而言,投资更像是一场人生的修行,第一目标不是财富,而是追求一个更好的自己。
有人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投资大师都很长寿。
连续 68 年没有亏损的罗伊·纽伯格活到 107 岁;
价值投资理念的首创者菲利普·凯睿活到 101 岁;
还活跃在人们视线当中的巴菲特已经 88 岁;
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已经94 岁,他们还经常发表一些精彩的观点。
投资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为什么这些大师如此长寿而又充满活力?
这不是偶然现象,从表面上看,投资给了他们财富,让他们有机会去享受最好的生活,但这并不是关键,投资本质上是一种不断突破自我、提升自我的修行,他们通过数十年的投资把自己历练成了最优秀的人生管理者。
对我们来说,只要认真地修行,也有同样的机会。
希望大家不仅要学习投资的逻辑,更要从投资中学习如何分析现实,如何建立逻辑,进而管理好自己的人生,这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第一,从投资中学会独立思考。
巴菲特说:“假如你有大量的内部消息,一年之内你就会不名一文。”
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我们总是依赖内部消息,而不去独立思考,早晚会全部亏损。
不管是投资还是生活,就像开车一样,教练教给我们的是驾驶技术,最后开车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第二,从投资中学会控制风险。
投资的核心技术不是追求收益,而是如何控制风险,成功的投资者一定是优秀的风险管理者。
风险管理的核心有两个方面:一是在事前留好安全边际,二是在事后及时止损。
罗伊·纽伯格为什么能连续 68 年不亏损?就是因为他在投资中严格执行 10 % 的止损原则,这让他成功避开了历次股灾,包括 1929 年的大股灾。
第三,从投资中学会把握机会。
查理·芒格说过:“如果你从我们的投资决策里剔除掉最好的那 15 个,我们的表现其实非常一般。”
翻开大师们的投资历史,可以发现他们并不是百发百中,甚至大部分投资都很一般,但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把握住了几个关键机会,一战成名。
在生活中也是一样,20 % 的选择会决定你 80 % 的人生,一定要在关键时刻抓住机会,一鼓作气。
有时候这种选择很痛苦,比如十年前借钱投资北京房地产的人,但事后证明,这些关键的选择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第四,从投资中学会处变不惊。
投资本质上是和财富打交道,这个过程必然充满诱惑。
但经济学告诉我们,高收益一定伴随着高风险,诱惑越大,风险越高。巴菲特的启蒙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牛市是普通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每当牛市的时候,很多投资者都禁不住诱惑,盲目追涨,最后无法及时止损。不管投资还是生活,都要学会处变不惊,对诱惑说“不”。
第五,从投资中学会坚持和耐心。
投资免不了波动和风险,因此最考验投资者的耐心和毅力。
巴菲特很早就开始赚钱,但他 99 % 的财富来源于 50 岁以后,中间也经历过很多像乐购这样失败的投资案例,但他始终没有放弃,80 多岁了还在不断地学习。
希望大家在学习投资的同时,也逐步培养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第六,从投资中学会自我修复。
美国对冲基金教父达里欧说,我们要做一个“专业的犯错者”。
每个人都会犯错,但什么叫专业呢?就是能不断地从错误中反思,保证不犯同样的错误。
投资世界最公平的地方在于如果你选择对了,可以获得收益,但如果选择错了,一定会受到损失,这其实是一种市场化的纠错机制,可以让我们更有效地学会修正自己的错误。
总而言之,本书不只是一本投资指南,更是一堂人生的修行指南, 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一套方法论和一种思考的能力,这不仅关系到财富,更关系到人生。
巴菲特曾说过,除了结婚证,他最成功的投资就是买了《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
03
做时间的爱人:
耐心是投资世界的第一原则
投资最重要的是什么?答案不是专业知识,也不是聪明才智,而是耐心。投资就是一场博弈,收益最后永远属于有耐心的人。
以股票市场为例,2002 年到 2017 年间,1002 只公募权益类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是 11 %,但很多普通基金参与者的年化收益率只有 5 %,股市中的广大散户多数也是一赚二平七亏损。
投资者,一年五倍者如过江之鲫,而五年一倍者却寥寥无几。
机会都是需要用耐心等待的。
比如著名的索罗斯,他在 1987 年英国加入“蛇形浮动体系”后就意识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但直到 1992年才进行狙击;巴菲特很早就关注可口可乐,但直到 1988 年郭思达停止扩张,重塑可口可乐品牌价值时才开始投资。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顺其而然才能水到渠成。
到底是什么因素削弱了我们的耐心?通过和很多投资者的接触, 我发现主要有几个原因:
从众心理
这是人性的一大弱点,大家总喜欢跟别人比较,投资世界中也是如此。
我们不赚钱,但总有人赚钱,而很多人见他人一直正收益,就模仿跟随,东动一下,西动一下,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初心和投资框架。
而投资中任何完备的系统都有其适用性,很有可能在很长时间内你的投资系统没有收益,但一旦你改变,之前的投资模式却开始赢利了。
比如 2017 年比特币两万美元之后,很多人沉迷于从 1 到1 亿的神话,跟风投资,但结果“买在了山顶上”。
资金压力
国内的投资机构很多时候会面临资金端的压力,如果客户出于自身原因需要赎回资金,投资机构就不得不卖出资产回收资金,这个时候自然也有人无法保持耐心。
对个人投资者来说,虽然不存在赎回的问题,但很多人过度投资,要么倾囊而出,要么是借钱投资,这个时候他们对亏损的容忍度就会很低,一有波动就会着急卖出。
成熟的价值投资者之所以能保持耐心,是因为他们的资金足够稳定,能够承担损失,自然不慌不乱。
从这个角度来说,耐心不光是一种性格,更是一种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去培养。首先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很多投资者其实很聪明,也很善于学习,但真正投资成功的并不多,其中一大原因就是过于聪明,一味求快。投资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我们回顾一下一些基金投资者的排名就会发现很多基金经理短期业绩非常突出,甚至能创造出最高收益,但将时间拉长到几年的期限看,他们的业绩就逐渐落后了,这类投资者最终会被市场淘汰。
耐心沉稳的投资者反而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其次,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轻易用杠杆资金去跟风一些高风险资产,尤其是股票。一旦有了杠杆资金,投资者就很难对波动保持耐心。
巴菲特曾说:“近乎懒惰的沉稳一直是我们投资风格的基石。”太过聪明有时候并不是好事,做一个耐心的老实人可能更容易获得成功。
04
做更好的自己:
最好的投资其实是投资自己
投资就像一场财富的旅行,本书描绘了一张地图,各类资产的路径以及各种存在的风险都已标注,接下来就需要大家进行自我判断, 谁也不能代替你做出选择。
从这个意义上说,投资不是一场轻松的旅行,而是一场充满挑战的修行。成功的投资永远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自己学出来的,学习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一种投资。
对于中国的投资者来说,没有一个时代比今天更需要投资自己。
过去 30 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很多人看上去投资很成功,但事实上大部分是时代的赠予,并不是他们自己争取的。
就像海尔集团 CEO(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说的,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过去在中国赚钱主要靠的不是个人的专业知识,而是敏锐的嗅觉, 及时站到风口上。因为那时候中国经济还处于从 0 到 1 的阶段,人口、制度、资源各类红利刚刚开始释放。
比如,许多 70 后、80 后投资房地产都获得了不错的收益,甚至实现了财务自由,因为他们毕业或者成家立业时刚好遇到了房价上涨的最后一班车,而大部分 90 后就买不起房了,因为房价涨的时候他们还在上学,等到毕业房价已经是“天价”。
又比如很多 90 后通过投资比特币实现了财务自由,这也是三五年的一个窗口期,如果你提前发现了比特币这个风口,即便没有多少资本,也没有多少对比特币的深入理解,仍然可以获得丰厚的收益,但如果你是 2017 年才发现,再怎么深入研究也很难获得超额收益。
所以,过去的投资呈现出明显的投机性特征,赶上风口就会非常容易获得收益,错过风口就会变得非常难,甚至成为接盘侠。
本质上是由于过去经济和市场体系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上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和套利的机会,所以四处投机比耐心投资的性价比要更高。
05
时代已经截然不同
现在时代已经截然不同了。
第一,人口和资源红利的高峰都过去了,买房赚个十倍这种简单的投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
第二,改革开放已经 40 周年,大部分明显的制度漏洞已经改掉,很难通过钻制度的空子去赚钱。
第三,货币大宽松时代结束,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中性, 过去各类资产泡沫化的盛况不会再出现了。
第四,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信息的交互越来越方便,信息不对称的套利空间大幅缩小。
第五,各领域的监管体系已经基本建立,类似 P2P 等违法投资收益的方式也行不通了。
这种背景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管是哪个赛道,超额收益的机会都会越来越少,赚快钱、赚大钱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如果我们还抱着过去那种不切实际的赚快钱、赚大钱的思维,那结果往往是不仅无法获得收益,还有可能扭曲心态,掉进无处不在的投资陷阱。
下一个房地产或者下一个比特币在哪?这是典型的投机思维,而这在这个时代是不可能了。
未来成功的投资没有捷径可以走,只能比别人更努力地学习专业的知识、有专业的视角,才有可能发现投资的机会,规避投资的风险。
如果说非要有下一个最值得投资的风口,那只有一个:就是自己。投资自己,让自己收获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将是未来投资世界中唯一的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