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观《梁祝》记
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越剧?我想过这个问题,是高三美女老师唱的那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还是小时候乡村戏团五颜六色的彩衣?是哪个瞬间抑或哪个细节让我大学选修了《越剧赏析》。正是一种宿命般的契机,使我爱上了这个剧种,一切都是那么巧,遇上一个严谨认真、爱好艺术又热爱教育的老师,又是那么真才实学,又有越剧人脉,邀请各个剧团来给我们做演讲,使我爱上了这门艺术。
![](https://img.haomeiwen.com/i3321046/cd04fbbe79bef981.png)
我是个懒散的人,又五音不全,不似传奇人物,因爱上一门艺术,从此以此为命,并为这门艺术的传承做贡献,大抵是一个旁观者,就那么看着,看着它起承转合,看着它推陈出新。毕业后,来到金陵,恰逢这也是个热爱越剧的城市,甚至有幸,在瞻园游园时,听到烟水版《红楼梦》,声音从亭子传出,沿着水面宕开,也算得上体验一波贾母的耳目之欢。
这次去看新版《梁祝》,是偶然,也是必然。可以说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吧。新版《梁祝》在微博直播时,我在苏州和学姐们听评弹,刚好错过,子墨姐姐当时深以为憾,还建议有空去绍兴听,谁曾想我就这么在金陵圆梦了,可羡煞她们。而且,运气极佳!我是在开演前一天才买票,又想着只有一人,也不必买前排票,姑且听听,且待大家有空,一起享受视觉盛宴。因我买的是票牛网的票,又接近开场,故而黄牛给了我前排座,实乃美事一件。
![](https://img.haomeiwen.com/i3321046/706442b9a4e5d12a.jpg)
《梁祝》是越剧四大经典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爱情传奇的典范。今年又是新版巡演,舞台之美轮美奂,唱腔之静美和布景的沉浸式,都是极佳的,还符合“后浪”的审美,看得出浙江小百花的造诣和用心。不过,剧场绝大多数还是老年人,座无虚席,一个个认真带着口罩,安安静静地听完八折,还是蛮震撼的,不知道,我们年纪大了,是不是也有这个机会和场地一起享受自己的视觉盛宴?也许,是因为喜欢越剧的人都是美丽大方可人的,所以他们也是可可爱爱的爷爷奶奶。犹记得散场时,他们其中一个开着播放器,在回线的公交上放着越剧名段,那是一车满载而归的音乐之旅。
![](https://img.haomeiwen.com/i3321046/bd902e93f4da1de1.jpg)
回到《梁祝》本身,这剧分为小百花经典八折:英台出门、草桥结拜、同窗共读、十八相送、思祝下山、楼台相会、山伯去世、化蝶。整体观看下来,荡气回肠,在爱情友情亲情之上,又给人以新的思考。尤其是这场次放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附近,更是令人深思,几代女性同坐一堂,如果可以,来场系列访问,我想那可以跟这精美的《梁祝》互文了。故事还是那个梁祝,人不是当初的人了。最初,学习越剧时,并不很喜欢《梁祝》,最喜的是《哭祖庙》,觉得儿女情长总是过于小家子气,以至于对昆曲的《牡丹亭》也有那么一段不喜的日子。现在再观《梁祝》,却感受到它以扇蝶传情之外的至情至义。依旧是忠孝不能两全,一是私相授受,一是父母之言、媒妁之言,忠于情则失于孝,忠于孝则失于情,祝英台难以两全,故而以嫁衣出嫁,却崩于山伯之坟。全了他们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也尽了对祝父的养育之泽。
![](https://img.haomeiwen.com/i3321046/ed3737754b8fddd4.jpg)
故事、音乐、唱词以及布景结合得非常巧妙,真的做到如临其境,又恍如在镜中。外围布景做了一个中国画的框图,使得我们沉浸于故事之中,又清醒得知道自己是故事之外的人,削弱这个故事的悲伤感染力,不至于恸哭于其中,方能欣赏美景、美人、美乐。景色尤为真切,我其实怀疑是文旅宣传,给我们一个去杭州万松书院观光的理由,不得不说,“文化+旅游+戏曲”三合一的文宣,我很吃这一套,想必其他“后浪”也喜欢的。
对了,全剧终的化蝶,更加惊为天人,真的是震撼到我,英台悲痛万分,撞坟而入,瞬间落下漫天蝴蝶,音乐越发紧凑,声声泣血中飞出两个妙影,得以双飞。真的是只有在剧场,才能感受到那种震撼,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再听一次,之前要多下些功夫,细细了解越剧,了解《梁祝》。
![](https://img.haomeiwen.com/i3321046/b1138c4f3c33acf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