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000字---5

2019-05-12  本文已影响0人  赵一桐咨询师

原本具足。

今天是忙碌的一天,早晨临时被抓壮丁。6点多去了太原。下午回来又一个个案。

我儿时的相似回忆

在太原的青龙古镇,我看到很多关于小时候的回忆,现在看来,那时觉得再难的事儿,也只是一丝云烟。

小时候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常常会因为捣蛋挨打。回忆起挨打的日子,那个小小的自己一定是不好过的。然而到现在,我非常骄傲自己没有把这个模式传承下去。我经过关于亲子关系的学习,也让女儿自己去学习如何对待自己的情绪。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方式。

团里有个小男孩,非常吸引我的眼球,当然,也练习我与孩子相处的模式。他看到我时,就像一只小猴子盘树一样,盘着我的腿。我打着一只太阳伞,我们看上去特别像只蘑菇。后来,我们找到景区的讲解员,他是一个小哥哥,团里的这个小朋友又快速地盘着这个小哥哥。

这样的一个呈现,来自于这个孩子的爸爸妈妈。整个一天里,我们不怎么能听到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指责或者命令。孩子完全有自己的独立自主。而且孩子的探索性也被保护着,他探索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只是在旁边。我完全看到孩子的原本具足。

一个很有特点的互动是他拿着应该是妈妈的太阳眼镜在车下等后面来的团员。一下子镜片掉了下来。他立即捡起镜片,告诉我“上次妈妈的眼镜这样,就是我修好的。” 其中看不见一般孩子闯祸之后的害怕,还有很多孩子经常出现的推卸责任。他面对,解决。行云流水,非常自然流畅。

同时,我看到爸爸妈妈不太像学习过的父母,他们也没有在应该及时回应孩子的时候给到回应。他们多数在自己的关注里,“有人看着就好”。当然,这是我看到的。证明这一点的是跟妈妈的一个互动,关于最后哪里下车。不是每个没有学习的爸爸妈妈就一定不好,我一直坚信“先有现象,后有理论解释”。一定是先有很导师型的爸爸妈妈,才有人总结出来这些行为和指导方式更适合孩子,更加容易配合孩子原本具足地发展自己的天赋才华。

误闯进我照片的他

说完他,说说晚上的个案。

一个不满意孩子学习成绩的妈妈邀请我去看看她的儿子。

实话说,两个小时左右的沟通互动,我心里都希望有这样一个儿子。除了不知道为什么学文化课以外,他绝对活的绽放。运动细胞,语言驾驭能力,共情能力,细节关注,融合力包括自我界限。原本具足的高级版本,活出来的自己。

做自己喜欢的事儿,找自己喜欢的感觉。侃侃而谈,谈笑风生。最后,清晰地告诉妈妈,“这个阿姨学什么,你也去学习吧!这很好!”

总结:

对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本具足。你是想法制造出你看到的自己,看到的世界。我们不能为自己的原本具足全力以赴时,我们就把自己成长的钥匙丢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