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日见重视
物质上极其匮乏时,见了钱财自会亡命追逐。精神上极其贫穷时,见了文化虽不至于奋不顾身,但也会由衷景仰。追求财富充盈,是每个人的本真夙愿。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连孔夫子都认为只要能求得富贵,打打工做个车夫也能接受。像王衍那种将钱称之为“阿堵物”而嗤之以鼻的人毕竟太少了,而且身为丞相,他从不缺吃少穿,当然可以粪土钱财珠玉。追求文化是“仓廪实”之后的事了,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淡定地读圣贤书,像颜渊那种“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还乐哈哈地求学论道的人,恐怕打着灯笼都难再找。只是文化没有不会俗死人。吃穿没有,就会饿死人冻死人。所以人们永远都是先选择钱财物质,再追求精神文化。
过去我们饿怕了穷疯了,对物质的渴望到了一种日思夜想的地步。改革开放一实施,人们便夜以继日地开工厂跑贸易,马不停蹄地挣钱攒物,千方百计让自己富起来。人人脸上既显出操劳的疲惫,又绽放发迹的笑容。那时大家见面基本不加寒暄,都是直奔主题,互问有没有什么事可做。大家相聚彼此心意都很了然,不是酬谢就是庆祝,要么就是新的生意开始洽谈。没人会为提高艺术素养争论文化问题而吃饭饮酒,花上几小时在没有任何效益的文化方面实在是件奢侈的事,很少人会傻到那个地步。如果开口闭口都是文化而不是生意,无疑是个书呆子,不会有什么朋友,三两次以后没人会愿意理睬甚至邀请。那时节,就是文化人也都成了生意人,谈的都不是文化,其他人更不谈文化。
国家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实在是意义重大。不仅解决了“仓廪实”的问题,还消除了穷极饿怕的心理。进入小康社会的标准有很多,最显著的标志我认为是人们开始尊重知识敬仰文化了。现在人们聚在一起,常常能听到高诵唐诗宋词之声,而在茶余饭后,也会动起阅读写作之心。而且对文人,人们多少会显出些尊崇之意。以前说到文人,人们不露出鄙夷之色就已经很不错了。虽然现在宦海还是把文人等同书生,不甚以为意。但民间对文化的敬重已完全毫不掩饰了。
因为从无商业基因也缺乏挣钱的机缘,我一直没法到商场中去检测自己的生意头脑如何,加上雅好读书,便长期在文化领域扎根耕作,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早期跟别人谈起文化时无人问津,便适时三缄其口,但只个人沉醉罢了。这些年人们都阔绰起来了,富足起来了,再不济也解决了生活问题,对钱财的欲望不再像原来那么强烈。倒是一直荒芜的精神,这时提出了需求,一时文化又变成了香饽饽。相逢饮酒,一过三巡,谁说挣个千儿八百万,没多少人会表示艳羡。那些谈文化衮衮不厌滔滔不绝的人,倒成了座上佳客,吸引着众人欣赏的目光。
我因为在别人挣钱的时候读了几本闲书,这会倒显出了几分酒桌上的优势,有些莫名地成了他人敬重的对象。我有时跟朋友们开玩笑说,没想到文化人也能领个风骚三五年,这是我当年沉心阅读时始料未及的。事实上,只有当文化成为显学,国家民族才有潜力才有希望。说这话,我是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