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昆明的雨》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雨有关的文章——《昆明的雨》。
同学们,你知道与“雨”相关的古诗词吗?能不能说出五句来?
刘昌昊同学一马当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这孩子,挺厉害的,积累不错。
接着,董明宇也想完成这个挑战,我也要求不能跟前一位同学说得重复。
董明宇说出了四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虽然没有说够五句,但是,学生能有这么多积累,已经很不错了。
师:看来,自古以来,雨都是文人墨客钟情的对象,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语言大师汪曾祺的文章《昆明的雨》。在进入课文之前,想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让你们来写这个标题的文章,你将会怎么构思?
生1:可以写一年四季不同季节的雨。
生2:可以写某一场雨,按照雨前,雨中,雨后来写。
师:其他还有吗?
学生说,想不起来了。
师:那么语言大师汪曾祺会怎么写这篇文章呢?跟我们的构思会一样吗?请同学们进入文本阅读文章,标段序,勾画生字词,并解决字词障碍。
学生读课文,并查字典解决读音问题。
我提出了三个词语,让学生确定读音:
宁坤 菌子 牛肝菌
查阅以后,发现“宁”这个字当姓氏时读第二声,但是,“宁坤”的原名是“巫宁坤”,也就是“宁坤”的“宁”并非是姓氏,突然晕了,到底读第几声呢?下面的两个词语也出现了这样的纠结。竟然也不能确定这几个词的读音。
师:同学们,这几个词的读音,老师也不能决也?请你们下课后,广泛查阅资料,确定这几个词语的读音,并说出依据。
现在,我们来说说,课文的构思跟我们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样?
生杂然:课文好像没有多少文字写雨,而是写了昆明的景、物、人、事,感觉很奇怪。
师:是呀,老师也觉得奇怪,是不是跑题了呢?
生:嗯,应该不跑题,但是通过全文来看,文章的题目似乎更应该叫“昆明的雨季”,因为这篇文章好像一直在说昆明的雨季。
师:好像有道理,那么我们可以改成“昆明的雨季”吗?
生默然。
师:同学们,当这个问题不能确定时,我们需要怎么做呢?对,再次走进文本,仔细品读,看看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同学们再次静下心来,沉入文本之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