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杂谈

九品中正制的兴衰

2022-02-18  本文已影响0人  金马门闲客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和考核制度。对于这套制度的创立时间有三种说法,一是延康元年(公元220年)陈群始建说,这时目前史学界的主流观点;二是魏武创建说;三是魏武萌芽说,是对主流观点的补充。对于其设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出于抑制地方大族的考虑,二是纠正原来人才标准的偏差,三是为应对当时的战争环境,四是受东汉后期以来的政治影响。

九品中正制是由朝廷任命中正官,各郡人才的品评由中正官负责。中正根据候选人的家世、品德和行状进行品评,将候选人分为九品。官职的任命是由吏部根据中正品评结果来进行安排,官员的考核也分为了九品。东汉以来,世家大族已经形成,统治集团开始走向封闭。中正的人选多由在职官员担任,而这些官员多来自世家大族。此外,对于品德和行状没有固定的评判标准。因此,家世成了中正品评人物的重要标准。于是,九品中正制就成了培养魏晋士族和门阀政治的温床。东晋时期,甚至出现了门阀政治。南北朝时期,门阀势力有所减弱,但九品中正制仍然存在。隋朝时设立科举制,对九品中正制产生了冲击。唐朝时期,两种选官制度选拔出的人才发生了冲突,引发了文学吏治之争和朋党之争。五代时期,世家大族遭到了大规模冲击。宋朝时,科举制成为了主要选官方式,九品中正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九品中正制的设立本是为了选拔人才以抑制世家大族的势力,抵消其在政治上的影响。但东汉以来,学在家族的教育模式滋生了一大批世家大族。三国时期,战争使得统治集团走向了封闭化。这使得春秋时期以来形成的官僚政治逐渐被淡化,从东汉到隋朝出现了官僚贵族化的现象。这也就导致了门阀政治的出现,甚至削弱了皇权。北朝时期,皇权加强,门阀势力开始受到抑制,也使得官僚政治复燃。官僚政治重才干,贵族政治重血缘。官僚贵族化使得在政治中血缘的影响不断上升,甚至影响到了皇权。然而,科举制一方面将权力收归中央,另一方面也削弱了血缘关系在政治中的影响。上述影响也使得贵族化的官僚队伍开始走向平民化,平民官僚也不再因为血缘被排斥在权力之外。与此同时,强大的皇权不允许门阀势力威胁皇权,而门阀也在均田制瓦解、各种战争和科举制的冲击之下退出了历史舞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