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总结(八)修改
《这样教孩子,将来他会感谢你》一书中第六章讲让孩子“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与考试的分数相比,“教养”才是一生的财富。
金贵武先生说,一流的精英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表现得很有教养,能够主动地做出对周围人有帮助的事。他说即使是参加平时的聚餐,也表现出很好的教养,比如会主动购买食材,还会自己烤五花肉,孩子哭闹会立刻把孩子带到外面去而不影响别人。脱下来的鞋子会摆放整齐,宴会结束后还会帮忙收拾干净。
而与单纯头脑聪明和高学历的偏差值精英相比最大的不同都来自于由教养决定的“自制力”。
他认为自制力教养包括“遵守时间”“不浪费”“张弛有度(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玩儿的时候玩儿)”“按时完成作业”等许多基本的生活习惯,这些用来严格要求自己的自制力,正是在孩子走入社会之后决定其是一流还是二流的重要因素。
金先生认为父母的行动将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影响。比如父母自己有没有学习习惯,是否在每天的行动中将这种习惯表现了出来;比如父母是否能体谅他人的心情,待人接物有礼貌,这些影响将来人际关系的重要习惯,都是由小时候的教养决定的。
本章将讨论在将来发挥出领导能力和自制力而养成生活习惯的“人性教育”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有自制力、爱心、教养
1.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与爱心——有教养的孩子才可爱
问卷调查显示很多精英都对父母上中学时让他们进行自主性和人性化的教育充满感激,这使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精英背负的社会使命,也对他们的人格进行了塑造。
南瓜夫人说待人接物的方法、礼仪与自制力是决定人性的关键因素,如果孩子在幼年留下教养缺失将会和他人存在显著差异。
教养体现在自制力方面,例如“即使麻烦也会把周围打扫干净”、“就算不情愿也会完成作业”、“就算有其他事情也会严格遵守时间”;还体现在待人接物的方法和对他人的关怀上,比如在饭店、酒店对待服务员的态度等。父母对他人的态度将会对孩子造成直接影响。
南瓜夫人认为对孩子人性教育最大的阻碍是不自觉对年幼孩子的溺爱。在孩子上中学时会表现得更加明显,这个时候再管教就难了。
不管有无教养父母都会爱自己的孩子,但在他人眼中只有有教养的孩子才可爱。所以如果孩子缺乏自制力、不懂得如何待人接物,那么走上社会之后吃亏的也是孩子自己。
2.让孩子拥有健全的金钱意识——不会管钱则不管赚多少都是白搭
调查问卷中很多孩子会抱怨父母不给零花钱,禁止做兼职,所以自己完全没有金钱观念,甚至对赚钱有罪恶感。有的精英则表示希望父母给于金钱方面的指导,发现自己和那些会自主管理金钱的孩子存在很多差距。他们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费和各项费用,而父母却认为“这不是小孩需要知道的事”。
南瓜夫人说人们受儒教文化影响对于金钱总是羞于谈起,且不认为对孩子有必要谈起,但由于金钱不可避免的重要性,让孩子懂得量入为出、就算有钱也不能浪费这些道理,是家长的责任。
让孩子知道辛勤劳动的重要性,以及为了轻松赚钱和不劳而获去赌博的人的悲惨下场,这都是家长的责任。
另外,还应该具体地教给孩子如何计划使用自己的金钱,培养资金管理的能力。
南瓜夫人举例说在孩子外出上学时可以将生活费用一次性交给孩子,这样有助于孩子自己按需支配自己的生活费用,提高管理金钱的技能。
不管富裕还是贫穷,金钱观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人生
3.培养孩子的教养和感性——增加孩子在家里接触艺术的机会
调查问卷中很多精英都回忆自己的父母会经常给他们艺术的熏陶培养他们的感性,比如带他们参加音乐会、歌剧、画展等等。他们说只学书本知识太无聊了。
南瓜夫人说是否具有教养和艺术上的感性,是单纯的学历精英和暴发户与受人尊敬的一流人物之间最大的区别。因为很多领导都在智商和能力方面具有优势,但缺乏教养和感性则会导致他们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甚至出口成脏蛮横无理。
被众人尊敬和信赖的人,在他们的言谈举止和所写的文章中,洋溢着丰富的教养和艺术上的感性。他们谦恭的态度,让人完全难以想象他们成就的伟业和身处的地位。
为了培养孩子的感性和教养,家长必须在自己的家庭中给孩子创造接触艺术的机会,这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阅读、哲学、美术和艺术方面的学习和实践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对抗应试和现实中的枯燥,还会使他们一生受益,成为一个受人尊敬有教养的人。
用家长的行为来正确引导孩子
4.教育孩子时要“职责分担”——如何做让孩子尊敬的家长
问卷调查显示很多精英说父母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父亲比较严厉,母亲总是很温柔;但母亲的角色非常关键。如果平时母亲在家总是贬损父亲,那么等孩子进入叛逆期之后也不会听父亲的话。父亲是“做最终决定的严格的顶梁柱”,母亲是“值得信赖的知心朋友”,父亲位于家庭关系的最上层。
南瓜夫人也认为如果父母其中一方唱了红脸,那么另一方就一定要唱白脸。在一个父亲非常严厉的家庭里,向孩子传达父亲的想法,作为连接两者的桥梁,就是母亲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孩子都是因为有这样的母亲存在,所以才能够接受父亲的严格管教。
很多母亲不但没有起到桥梁的作用,甚至经常在孩子面前数落父亲的不是。同样,把妻子当作佣人一样使唤的丈夫也大有人在。
父母之间的关系如何,或者说,父母在孩子面前如何评价自己的另一半,会对孩子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要想让家庭内的管教发挥作用,父母之间必须相互尊敬。这样当父母之中的一方过于严厉或者过于溺爱的时候,另一方就可以负责进行调整,所以请一定让孩子尊敬父母双方。
也就是说家长一定要把握好严厉与温柔之间的平衡,成为一个受孩子尊敬的存在。
5.家长的交谈造就孩子的性格——家长的“一句话”拖了孩子的后腿
问卷调查中有的精英说:
我的父母都很有文化,在家里交谈的大多都是关于社会、文化和艺术方面的内容。我的工作观就深受父母之间对话的影响。我的父亲经常说,所有人都很努力,即便很有才能,也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在竞争中幸存下来。另外,父亲还有一句口头禅,专业人士必须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作。至于我的学习问题,父母则从不干涉。
父母的偏见会传染给孩子
孩子小的时候并不能判断父母所说的话是不是出于“偏见”,因此会潜移默化地将这些偏见都记忆下来。比如“参加学校委员会的活动会影响学习所以应该拒绝”“私立高中是考不上公立高中的学生去的地方”(我的老家在农村,所以直到现在仍然很迷信公立学校)等等。父母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很有可能影响孩子对社会的认知。所以父母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早稻田大学研究生学院会计研究科A同学)
南瓜夫人说,不管是好话还是坏话,孩子都会一股脑儿地吸收进去,因此在孩子面前,不要随便开玩笑和表达偏见。
在孩子对善恶尚未形成判断基准的时候,父母的对话会牢牢地印在孩子的意识之中。即便父母所说的话“稍微有些不道德”,孩子也一样会照单全收。
有时父母说话会稍微有一些不道德,或故意夸大其词,孩子分不清“真心话和场面话”。
南瓜夫人举例有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母亲,在家里经常说孩子班主任的坏话,比如“现在的班主任肯定有后台”或者“很看不惯她颐指气使的态度”之类,结果她的孩子在学校里把这些话全都告诉老师了。这种情况幼儿园的孩子也很常见。
对于家长来说这些都是理所当然应该保守的“秘密”,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话只是普通的交流罢了。或许大人们觉得背地里议论别人算不上什么特别的问题,但请不要忘记孩子是天真无邪的。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随随便便地表达偏见或者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肯定会对孩子的价值观造成巨大的影响。
问卷调查同样显示,如果家长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满知性,那么孩子也会受到非常好的影响。反之如果父母的言行充满了歧视和偏见,那么孩子要花上特别长的时间才能够自己意识到,原来自己深信不疑的那些内容竟然是偏见。
6.孩子模仿家长的言行——“说的”和“做的”一致吗
关于教子的问题总是层出不穷,很多父母困惑如何使孩子改正错误,不知问题往往出在自己身上,有句话叫“孩子是父母的照妖镜”。
父母整天催促孩子认真学习,准备最大的房间找最贵的老师报名好多补习班,但孩子就是不学习,因为他自己整天去打高尔夫、唱卡拉OK,孩子觉得自己根本用不着好好学习,混到毕业稳稳定定继承家业就行。
因为父母“说的”和“做的”不一致,孩子当然不会听父母说的话。
而问卷调查中显示,在父母都很努力的家庭中,孩子看到父母读书和学习的身影,自然而然地也变得努力学习了。也有孩子是因为看到父母辛勤工作和身影,认识到自己必须努力学习。
或许有人说,即便是很普通的家庭也一样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但在我看来,这样的家庭只是父母看起来比较普通而已,而本质上却是非常优秀的。
父母做不到的事,不可能要求孩子做到。在孩子的面前展现出自己诚实、努力的一面,用一致的言行来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是作为父母最基本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