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赏析

2018-12-20  本文已影响0人  心智笨拙理工男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拏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如下: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地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真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赏析

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抒发了自己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等感伤的情怀。

另外,从文中可以体悟到作者的文章写得棒极了,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作者对量词的锤炼、点染功夫让我叹为观止。

文中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寥寥数字,将天长地阔,万籁无声的寂静景物,令人立觉身临其境,细细品来不免拍案叫绝。

在寂静夜里,兴来,我多次正声朗读此文,更觉此非文章,而纯粹是孤独者与孤独者、与天地的感通。

感触

由此想起,《孟子》中的一句话:“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于是乎,我找来作者相关,深究其生平、其事迹、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背景,再重阅和重读该文,看似简单地写景小品文,其实不然,作者内心的孤寂,苦闷无人倾诉,相信你也能读得出来。

张岱另外一名篇,《自为墓志铭》个中文字如下:

少为纨裤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家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

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些人物,虽小己,心慕其而非诽己,吾此际心思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