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国《海战条例》看决策制定者的担当
经常在参加 XX领导召开的立法推进会上听到,“立法要有力度、有抓手”,潜台词是要通过法规规章的出台,制定更严厉的行业行为规范措施,让行政相对人更服管。但是,看了英国《海战条例》中关于“抢占上风口”的规定,从另一个角度给我们以启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凭借其强大的海军称霸世界。在崛起的几百年里,皇家海军几乎是百战百胜,接连击败拥有无敌舰队的西班牙和海上马车夫荷兰,取得海洋霸主地位,到了1805年 ,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彻底击败拿破仑的联合舰队之后,世界海洋上再无对手。
据统计,在1793-1805年这13年里,英国海军伤亡5700多人,对手伤亡和俘虏36000多人,损失战舰166艘,对手损失1201艘,而且英国损失的绝大多数是小军舰,作为舰队主力的战列舰总共只损失了5艘。对手则损失了159艘。
英国海军是如何取得如此耀眼的战绩,从而在欧洲列强中脱颖而出的?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英国的《海战条例》里规定了“抢占上风口”(capture the weather gauge)制度。欧洲其他国家在制定自己的《海战条例》中都借鉴了英国的制度,唯独却不敢规定这一条,因为弱点是致命的:
1.如果打不赢,想逃跑,一起锚就会被风直接送到敌人的炮口前;
2.如果浪太大,军舰侧面迎敌,会导致迎敌的一面船体向下倾斜,下层炮口无法打开应战。
所以“抢占上风口”不但成了各国海军的忌讳,而且有的还特别喜欢抢下风口,比如法国海军不但先抢了下风口,而且开炮先打对方的桅杆和横杆,这样一来,一旦打不过对方,就可以拔锚开逃,保存实力。
但是英国海军却反常识、反人性的规定——海上交战必须抢占上风口!
这个规定就是说我们会被敌人打沉,但绝不撤退。英国海军之所以敢于冒如此大的忌讳设定这样的规定,是因为他们发现了人的精神力量的强大。抢占上风口实际上是额外聘了一名“海风”督战员,告诫全体官兵,每次战斗被置于绝境,无法逃跑。面对即将到来的背水一战,在平时的训练中英国海军官兵就会格外的严格,必须想尽各种办法,以求在战斗中打垮敌人,长此磨炼,就培养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在著名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中,即便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合舰队在整体实力上优于英国,但是结果却是英国完胜。
特拉法尔加海战中的法国74炮风帆战列舰话再说回来,虽然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行政体制改革的文件要求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但落实到地方,真正涉及自身利益的,就很难自己对自己下手。在文件规定前,思维就已经限定在如何更方便自己管理,如何把相对人管理的更听话的框架中。因此,出台的规定,往往限定相对人权利、增设义务的多,给行政机关自我约束的少。比如,有的应该由主管部门监管的,往往给相对人增加自查、送查的要求;有的应该由主管部门核实的,往往又给相对人提出报送各项材料的要求;曾经被清理取消过的行政备案,现在各行业主管部门又开始要求备案,有的还对未备案行为设定了处罚。
根本上来说,还是官本位思想的延续,行政机关难以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不敢把自己送上“上风口”。
领导们多次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如果将权力的行使配上一名“海风”督战员,时刻让拥有权力的人意识到更大的责任,多一些主动作为、自我约束,或许会比出台一个有力度、有抓手的规定更有效。
每个人都多些担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会更早到来。
作者系某市法制办法规处副处长,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