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下智能气功科学与养生道学•国学•养生

转载:贯顶前的讲话(1)

2020-02-25  本文已影响0人  石竹

怎样练意元体

——庞明老师给97级师资班贯顶时的讲话

  我们贯顶要干什么,就只是给脑子里灌点气?这个问题需要同学们首先要从思想当中来解决它。

  传统气功在佛教的密宗经常讲贯顶,他们的贯顶要干什么?按照密宗讲,他们的贯顶要把他们的祖师代代相传的信息和他们证量的功夫也就是他们的真真正正的感受来传给弟子,佛教真正贯顶的意思应该是这么讲。什么叫做证量的感受?从练功来说,就是你练功练到的内在境界。因为按照密宗讲的所谓上师,如果他自己没有练到一定的程度,也就是说按照密宗讲他每一个阶段,练功之后他要求是什么,因为佛家讲理、解、行、证,道理要体认,也就是说对理论的理解,然后他去修行,修行证得到的他这种果位,这叫“理解行证”,如果他没有证到一定的果位,或者哪一个功夫还没练到那个程度上去,或者说里边还没有体会,那是不能教功,不能当上师的。所谓的上师他教功,那其实不叫教功,是告诉你个方法,这个法一方面是从他的老师那里接过来,接过法来而且练的有所体会了,把这个内在的全部的感受和境界来通过贯顶的时候,来传给徒弟。

这得创造一个条件,这就是说,贯顶的时候老师要进入一种境界,同学们现在知道场就都能懂了,老师要把这种境界,用意识通过手给徒弟贯进去,当然这个贯顶可以拿手摸一摸,也可以不摸。这里边关键是什么呢,关键是老师要进入状态,徒弟他自己也要进入状态,当然两者进入的状态不是一个层次,但是有接通的地方,这样把心接通。同是一个老师贯顶,有的人可能一下就把老师的境界接收到了,把里边气的变化、神的变化感受到了,有的人可能一下就感受不到,这就是说每个人做的准备不一样。做的准备是什么呢?就是在贯顶之前做的各种修练,练得不同,体会的不同,这样内在的变化达到的层次就不一样。

  一般贯顶前老师都需要给大家讲一讲,要讲教给你方法,这个法是什么,这个法应该起什么作用,讲一讲这个道理。讲这个道理本身,那就是老师他自己内在的练功的体会,通过言词展现出来。所以说呢,一般老师在贯顶之前都讲法,讲完法之后再按照一定的仪式把讲的东西来归于你自己,这里面关键的关键在于老师能不能和他的学生过去叫徒弟,他们的心能不能通起来,所以以前要求学生对老师要无比的恭敬,无比的信仰,不允许对老师有任何的怀疑,基本上要具备这么几个条件。

  因为你自己必须对老师很尊敬、很信仰,你才能够把老师讲的当成真实的东西把它接收过来,如果你对老师不够尊敬、不够信仰,那么信息就不好通了,这一点呢,传统佛家密宗在贯顶前要求是很严格的。说对老师不能够怀疑就是以前我们讲的对老师的臣服问题,老师说了,你内心就信,没有第二个念头,就这个样子,你就去做去,不怀疑,那就是这个样子。老师在贯顶时讲的道理(平时可以不算),如果老师说那个煤是白的,那就是白的,说是红的就是红的,说是绿的就是绿的,这样才行。不允许自己想:“不是这个样子吧?”不能这个样子。就是说对老师的行为绝不允许有任何的怀疑。

  传统密宗书里面说过,有一个人带着他的仆人看一个密宗大师,密宗大师嘛,有的修密宗的是双修,是带家属的,当时有个空行女,也叫师母,他那个师母呢在吃一个虱子,身上找那个虱子,摸了个虱子把它吃了。拜老师人一看,唉呀,怎么把它吃了,这不是杀生了吗?他倒不是想这么脏啊,怎么把个虱子给吃了,他想这不是杀生了吗?这个人是修佛教的,他这么想倒是符合佛教的理论。他带的仆人呢,也跟他一起修,也学佛法、佛经这些密宗知识,他的仆人一看师母在吃虱子就想,我要是那虱子多好,这样一来师母就把我度脱了,就上西方极乐世界了,他是这么想。仆人的这种想法对老师的信赖就和那个人大不一样了。那个师傅是有他心通的,所以这么一来给这个仆人一加被,一下子升天飞走了。这是佛家的一个记载,密宗是当做真实事迹来宣传的,我们可以当做神话小说来看。像这种东西,在密宗里面非常强调,强调徒弟对师傅的信赖。

  这里面还讲过一个密宗的大师米勒日巴,他最早拜师的时候,他的那个师傅到处给出难题,让他盖房子,盖上之后拆,拆了之后再盖,反复这么弄,吃了很多苦,到最后米勒日巴修炼成了,成为密宗很有成就的法师。像这些东西,都是讲对老师的一种信赖,你要是没有对老师的这种真正的信赖,照过去讲的师傅以心传心,那是做不到的。过去讲,很多高层次的功夫需要老师去印证,要老师印证给你指明了是什么东西。尤其是在过去讲,人的本性是什么?佛家很重视这个问题,探讨人的本性、人的心性是什么?人的精神的这个神,人的这个心是什么,讲这个东西,会带着一种境界来讲,我们每个人能不能接收它?像禅宗讲明心见性,讲这个明心,要进到一种境界来讲,能不能接收,跟这个人的基础有关系。过去讲要是接收了,从老师那接收了,就叫做领恩,领了老师的恩德。这个领恩要从对老师的无比的信赖和臣服中,从这里一点一点去磨炼。

  有很多的修,如果是没有很好地去领会它,对讲解的东西实质的东西没有领会它是很难修的,因为什么呢?你不知道你要找的东西是什么,怎么去找呢?你要找,一找就找错了,其实我们要找的东西是什么呢,那就是意元体。我们人的生命活动中最根本最根本的活动是意元体,精神活动就是这个意元体。过去由于叫不出个名字来,就说无形无象,只能一般地讲一讲,而我们呢,把它讲述清楚了。你要是找意元体,只要是一找就错,因为一找是个意识活动,你就找去了,因为找的这个意识活动本身就是意元体的活动,所以就是骑驴找驴,再从外面找去,就找不到它了。

如果我们能从理论上懂得,要想能够领会意元体,找意元体是不行的。不找不行,你不找向哪找去?不找不行,找也不行,这就麻烦了。什么叫不找不行,找不行?找,你要动机上要找——我要找到意元体,但是找到这个意元体不是只用精神去找的问题,因为一找意识就出来了。应该是什么呢,你要懂得意元体是个什么,你知道意元体是个什么了,在意识里边你要体会那个东西,这就是不找的找。讲意元体的这种景象这种特性,不是用个逻辑语言来想,而是什么呢,是直接去体察它去,这样的你体察到的东西离意元体就不是太远。

  我们要想真正长功夫,尤其是练中脉混元以后高层次的功夫,对意元体要是只有个粗略的感受,练中脉混元是不可能的。有了方法练混元窍,光是后天意识,是练进不去的。

  今天来贯贯顶,讲讲道理,让你对意元体的景象有个初步的认识,要认识意元体。这个意元体它本身我们在混元整体理论里讲过了,无形无象,非常均匀,有主动性,有选择性,有很多的特性,在你不活动的时候它是很均匀的,能够反映各种事物,它是一种特殊的存在,这个东西我们就叫做意元体。它是一个不二的东西,你说它是明还是暗,是虚还是实?是方还是圆?是长还是短?都不是,能够说的各种形象都不是。它是一种特殊的东西,一种特殊的境况,你说它广大如虚空,可虚空里还有空气呢,它里面连空气也没有。我们要体会意元体的体性,非常均匀,非常细腻,非常清澈,非常明净那样一个东西,但是你要找明净,它又不对。要找清澈,你有清澈就有混浊相对待,有了对待它就错了,它是个统一的东西。它能够思考,能够产生各种意识活动,意识是意元体里产生的各种活动的内容和过程,它就不在那个体了,那怎么办?

我们又不能不去找,又不能去找它,这就很难啊,怎么办?我们要懂得,我们的意元体很虚,但是它能够产生各种意识活动,各种意识活动都是意元体功能的体现,当你产生意识活动的时候,你应该知道它是意元体的活动,是那种无形无象特殊存在的那个实体里的它的活动,如果我们再想那个意元体虚净灵明之性,就是意元体体性了,就是要把我们这个意识活动的内容想得符合意元体的体性,反复念虚、净、灵、明,不是念这四个字,是体会这四个字的内容,是要你体会虚净灵明这种境界,这种境界它本身就是一种内在的状态。这么一来呢,你要想我要体会意元体的特性,一有这种意识,一想这个念头是意元体的活动,而你这个念头的内容本身又是意元体的体性,所以这样来想,用意识来体会它,直接把意元体当成一个考据的内容,这样就不是找了,意识活动它要直接回到意元体的活动上来,要在这种意识活动当中来考察它,找到意元体的机会就多了,就容易认识它了。这样的想法本身,过去叫做“圣见”,也就是圣人的见解,有这个正见,无比圣洁的这个思想念头,你的境界就不一样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同学们把智能功的书尤其是《混元整体理论》、《超常智能》的书反复看一看,它里边很多的道理,都不是一般的理论性的简单的文字的论述,它都包含着练功的境界在里边,有个实实在在的境界,有个实实在在的内容。我们这个书不是随随便便写的,它是在描述一种超常状态。我们写书写的是什么?就是那种内容的具体状态,所以你看这些书的时候,你必须从思想当中来体察,来琢磨这种超常状态。这就是说我们讲课、讲理论和一般的理论不一样,绝对不一样,它是符合那个具体事物的根本状态,看待我们的书你要这么去看待,我讲的道理你也要这样领会。

(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