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
码了那么久的文字,突然发现有些地方做得不够,被我在无意间怱略掉了,成为了一个缺陷,就像干涸的泥土中有了一道裂痕。
盲目。有些时候很盲目。一心想把小说写好,去看些关于写作的书。书中说到内容要具体,结果就直接具体化了;要多对话,结果就刻意去对话了。
驾驭不了文字,便被文字驾驭,任其驱驶。每一篇写完,我都容易自满,等到几日后再重新看一遍之时,发现什么都不是了,缺少点什么似的。
先不说文字优美不优美。看到的都太平淡无奇了。没有什么可以引人注目的,都零零散散的,甚至不清楚自己在写什么了。
概括的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发生了某一件事,总不能像电影一样播一遍就完事吧。总得概括一下,再具体描写出来吧!这是一个缺陷。
另一个缺陷就是没有怎么叙事,光瞎对话。要让读者看到事情始末首先就必须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然后再谈论一下,跟故事中某些角色谈论一下。要不然就得通过诉说(口述)的形式,借用主角或配角之口说出来。
对于景物的描写,可以忽略,可有可无。我是这么认为的,觉得是无关紧要的。我很讨厌大五六百字都写景,有必要的话,那也得夹杂在文物中比较合适。比如说,某某抬头看着天之类的。或者简单概括下。
这里也形成了一个缺陷,往往我习以为常把一大堆景物撒在小说中,不能够简要描写一个,来个一句半句。
另外呢,我对事件描写力度很不够,要么就只单写一件事,要么就把无关紧要的琐事拿出来写。
只写一件事,这样会显得很单调。就算首先概括一下内容,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却说出点道理出来。这样干脆就别写了,可有可无。如果尽是概括,没能让读者了解些有点用处的东西,也完全没必要写了。
当然,许多人都明白的事,经常会做的事,再拿出来写就索然无味了。又没能牵出另外的情节,没能为情节服务。那也没有写的必要。
缺陷还是很多,在经过仔细思考和这些天看些书籍之后,仿佛明白了些许。
有了对比之后,一时间有点失落,发现我还没能够随心所欲,表达内心想要表达的。偶尔会绝望,觉得理想太遥远,只是痴人说梦。
现在开始静下心来想。发现人世间没有一劳永逸的东西,什么事都要通过不断努力,坚持不懈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我想我现在应该仔细琢磨一下,怎样去写一篇文章。第一点需要对生活做些记录。先开始从写日记,哪怕只是几句也行。先把事件用文字简单概括出来,然后再想有没有需要增加或删减的情节。一件件概括之后,再通过整理,想想有什么关联,才把它们放到一块去。
每一个人都不能够一步登天,这是不可否认的。对于文学,还是要多看书,才能吸收更多的营养,才能有丰富的阅历。我就边写边看书了。
这一篇,似乎没有什么要再写的了,不了了之了,主要是关于我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某些情况,把那些写出来谨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