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迁移,聚焦自身,远离放肆人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2206265/c7fe106431006923.jpeg)
我们喜欢研究自身以外的东西,我们喜欢新奇的东西,我们喜欢庞大的课题,当与某人讨论其中问题观点时,也总能说出自己观点和佐证自己观点的证例。
这感觉实在是妙,有点指点江山的意味,好像自己已透彻所有迷像,了然所有内在运行规律,早已窥探世界的底层本质。
毫不夸张的说,我曾数次进入这迷幻假象里,而且毫不自知。
但一句话就足够击破这虚无的梦幻泡泡。
问一句:你现在过的怎么样?
如果还能保持之前的调性和激情回应这个问题,你大概还真的不错。
若如同泄了气的气球,勉强挑着眉有几分扫兴和无奈得回一句:还那样呗!
尴尬气氛开始蔓延开来,谈话陷入沉默。
早上在读哈尔《早起的奇迹》中提到“孤立事件”谬误时,突然想到以上种种。
也类似于我们耳熟能详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指一个微小的变化可能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这些反应可能会影响到远处的事件。它源自于气象学家威廉·贝克提出的比喻,认为一只蝴蝶在某个地方挥动翅膀,可能会引发一阵风暴。
我们擅长在宏观和庞大的主题和事情上,想起各种专业术语,如: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彼得定律等。
却很少将这些与个体联系在一起,将这些应用于自我身上,总结对自我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东西。
书中哈尔说的“孤立事件”谬误,他说:我们总是想当然的认为自己每一次的选择和行动只会影响眼前的事情或环境。
总感觉与蝴蝶效应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哈尔说我们必须意识到:
当下的选择、行动、乃至想法,都会对未来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因为你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选择,以及每一项行动,都决定你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当早起的闹钟被我们一次次按下按钮时,我们只会觉得这是当下的事,最多也就影响了当天的早晨。
其实不然,我们这个小小的举动,会给我们潜意识传达,告诉大脑即使我们不执行计划,不完成任务都没有关系。
简单的早起被搁置,其实在我们潜意识里放弃的是变好的决心,我们在一次次小幅度无痛、无感知的弃甲投降。
所以,将眼光放长远,认真的对待闹钟,是开启自律每天和美好人生的关键点。
将知识与自身产生链接时,进行知识迁移,并使我们变得更好时,才能体现它的价值,也实现我们个人价值。
你自然就会远离对我们百害而无一利的放肆人生,追求更自律,富有,有意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