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第二十六章
土豆是一只普通的乡村土狗。对于小说主人公来说,它却是一份难以忘怀的成长陪伴和精神寄托。
第二十六章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长大,又不断衰老的过程。每个人成长的历程和成熟的方式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人会在一些事情的刺激下突然长大,自己都意识不到这种转变的突然。
刚满二十岁的张超就属于这类人。父亲受伤后,他作为家里唯一成人的男子,早早地肩负起了沉重的生活负担。
修理铺里一辆报废的摩托车在他的捣鼓下竟然可以正常行驶,于是他每天一大早就骑着这辆摩托车去镇上干活,在一堆机器和油污中忙活一天,有时候午饭也顾不上吃,饿了吃两个包子,喝几口凉水,然后继续修车。一直到很晚,他才又骑上那辆破旧的摩托车匆匆赶回卧龙湾的家里。
记得小时候,我第一次把土豆带回家的时候,为了养狗的事还和他起了争执,狠狠地打了一架。如今,土豆倒成了张超忠实的伙伴。夜晚,当他骑着摩托车回山村里的时候,土豆总是第一个从狗窝中串出来,给他热气腾腾的回应,为那个冰冷的家增添一些温暖。
周末的时候,母亲从塑料花工厂回到山村里,把屋里清扫打理一番,准备一些吃喝的东西。偶尔,我也会回到卧龙湾,一家人会有一次难得的团聚。每当这个时候,母亲都会包好一大盆饺子,有猪肉馅、韭菜馅和白菜馅的,她清楚地知道我们三个的口味和偏好。包饺子的时候,母亲总是抱怨我和张超包的饺子奇形怪状,要我们负责吃完才肯罢休。
父亲受伤后,山梁上的土地有一大半让给了村里其他农户耕种,自家只留了一块自留地和一亩桔园。自留地里种些日常的庄稼,斜坡上种着小麦,东干渠旁边的水田里种着水稻,按照时令出产的粮食只够自家人一年的吃食,唯一的经济收入来源就是那一片桔园。
秋收的季节,卧龙湾一片繁忙,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收桔子、卖桔子。母亲在桔园里娴熟地剪着桔子,按照大小和色泽分门别类地放在箩筐里,哥哥一筐一筐地把桔子背到农用车上,拉到村大队的柑橘集中收购点,期望卖个好价钱。父亲端着自己的小板凳,认真地看守着自家的桔子。
柑橘收购点位于我上学的村中心小学操场上,由于生源稀少,村里的小学已经撤销,剩下为数不多的学生合并到镇上的小学读书,小学成了卧龙湾村委会的行政办公地点,平时大队支书、会计等一帮人在这里办公。同时,这里也是召集村民开会,举办各类活动的理想场所,学校的土操场就成了每年收桔子的理想场地。外地的商家瞅准了时机,每年桔子成熟就来到这里,把学校空着的教室和操场租下来,以统一的价格收购十里八村农户家的桔子,然后一卡车一卡车地运往外地销售。有人来集体收购,农家人也觉得方便,自家只要按时把桔子盘运到收购点,验收、上称之后,就能拿到一笔沉甸甸的收入,比种一年的庄稼强多了。
在桔子收购点,总能碰到十里八乡的熟人前来卖桔子,有小学的同学,邻村的亲戚,还有学校的老师。朱老师混在这群人中,显得有些另类。他还是穿着那身洗的泛白的蓝色中山装,一支钢笔插在胸前的口袋里,头顶的头发已经变得稀疏,里面夹杂着不少的灰白色头发。我看到他坐在自家桔子堆前等着商家来验收和称重,手里还拿着一本书在看,便走上前去打招呼。
“朱老师……你,也在卖桔子啊?”
“哦,张越,是你啊,周末没补课啊?”朱老师放下手中的书,笑眯眯地和我攀谈起来,问了一些学校里的事情,我看到他放在凳子边的是一本教师资格考试用书。
村里的小学撤销后,朱老师调到了镇上的小学教书,可是他这么多年,一直是民办教师的身份,工资少一些不说,眼看着退休后的待遇也完全不一样。
“没办法,我教书在行,可是考试不在行啊!”朱老师一边自嘲,一边说着自己这么多年考取公办教师的历程。
“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个好大学啊。”临分别的时候,朱老师还不忘在学习上嘱咐几句。我走了好远,回头看到他又低头在桔子堆后面看书,前面也没几个人询问。
村子里只种庄稼的人越来越少,看到种桔子带来的收益,脑子灵活又有精力的人承包起成片的桔园,一年下来能增加不少收入。慢慢地,大家的日子也过的敞亮起来,进城置办房产、做点小买卖的也大有人在。
张超已经是修车铺里的顶梁柱,掌握了各种车辆的维修技巧,一手修车的绝活在镇上也有了些知名度。可是,镇上的客户毕竟就那些老主顾,很难再扩大规模,于是他心中冒出了自己干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