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研发内部教练:内部教练的演进路线

2017-07-08  本文已影响0人  张燎原

回想自己组建教练团队的过程,中间经历了几个过程:

V0.1 爱好者

这个角色常常出现一个组织在新的方法导入的早期阶段,从早期敏捷的导入来看,分别从两个方向:自上而下和自上而上。而爱好者就是从自下而上的志愿者当中发展出来的,这一批人受到新方法新思路的影响,充满激情、乐于分享,愿意对一些问题和方法做更深入的探讨,这个时候,他们愿意结成一个松散的讨论小组,在自身思考和实践的情况下,他们也在积极参与着新方法的导入的情况下,并且其言行也同样地影响着其他人。当然,针对这样的一群人,有一个好的引导,这一群人会成为转型的生力军,如果没有正向的激励和引导,后面会由于其他事情,转移注意力,而逐渐消失掉。

V1.0 兼职教练

当外部的干预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后,需要有内部的转型力量持续地施加影响,将转型进行固化,这个时候,兼职教练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一批人,往往有着固定的职位,但又很热心于参与到转型的引导中来,那么,出于一种平衡,或着权宜之计,成为兼职教练,一方面可以更多更深入地参与转型的引导中,另一方面也予这些人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可能。一般兼职教练都会是来自爱好者群体。

V1.1 兼职教练虚拟团队

针对任何组织,在转型的问题上都是非常慎重,对支持转型的领导者来说,他或许想用一种温和的方法逐渐影响到更多人,平滑地过渡,慢慢演进,而不是革命,革命的代价太高。所以,这样的组织里,教练的人数并不众多,这样,教练在转型引导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挑战和问题,那么,有个团队抱在一起,就每个教练遇到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形成这样一个虚拟团队,一是知识经验的分享,二是更多的互相支持。

V2.0 专职教练

这个时候,一般是发生在转型进入一定的正规,一方面转型指导的需求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某些兼职教练也逐渐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被需要的感觉),不管是从组织的需要,还是个体的职业发展,某些兼职教练变成了专职教练,这样就形成了,以专职教练为核心,以兼职教练为补充的教练网络。每个教练有自己擅长的领域,而这样的补充网络会让教练虚拟团队在这个领域有所补充,保证处在相对全功能的状态。

V2.1 专职教练虚拟团队

当转型的范围逐渐扩大,更多的团队和组织产生了更多的专职的教练,由原来以专职教练为核,以兼职教练为补充的状态,也变得让核越来越大,补充变得越来越薄。因为专职教练来自不同的组织,他们也只能与虚拟团队的形式进行协作,但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这种协作模式,也逐渐打破了组织之间的壁垒,有利于整体转型的对齐,但需要注意的事,当越来越多的兼职教练变成了转职教练,核外面的那层补充力量也要做出相应的积蓄,保持在相对平衡的一个状态。

V3.0 专职教练团队

当转型成为了一种日常,我们发现来自不同组织和团队的教练总是会收到类似的需求,或者原来的虚拟团队也逐渐运营地更具体,这种虚拟的团队,就慢慢变成正式的团队,从业务组织中逐渐脱离,成为研发支撑体系一支独立力量。但是,正因为慢慢离开了业务组织,这支力量可能会面对两个不同的命运,一是慢慢被业务遗忘,或者只是锦上添花的那支力量;二是坐实在研发方法的绝对决策力量。如果不是第二者的话,那么,这支力量也会随着转型运动的冷却而慢慢的流失。

后记

其实我脑中理想的内部教练组织应该是,以具有跨职能的全功能教练团队为核心、以兼职教练和爱好者为补充的教练网络。既保持梯队,又保证了转型中各种方法和实践的推广落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