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专题推文存文库想法大熊自留地

简书啊,简书

2025-05-03  本文已影响0人  ZJack

原创首发


2018年,我就已经注册简书了。

注册的动机不过是继“博客”之后选一个新的“电子本”来用,权当一种“最浪漫的事”,用文字收藏一路上的点点滴滴,留待以后嬉笑怒骂慢慢聊。

回忆起来,简书里那些热闹与辉煌的日子,我好像都不曾参与,因为我并不清楚“简书”的存在,我好像真的只是写给自己看。

后知后觉,原来简书是一个拥有众多的专题和文集,并兼有社交功能的一个原创内容输出平台。

这个发现并不是“无师自通”,而是在简书多年之后的2022年5月末,简书“消零派”153号“发现”并推荐了我的文章之后…..

原来简书并不同于博客,而是一种“社区”似生态,是有“工作人员”互动以及打理的网络平台,正是通过“消零”派,最大的感受并不是文章“钻数”的突然变化,而是文章阅读量以及相关评语“零”的突破。

在这“快餐化”文明盛行的今天,人们似乎很难坐下来去阅读一篇超过800字的文章(八卦中伤文除外),或则说是一种偏见-----“我”买的书都还没看呢,怎么可能花时间去阅读那日常网络“随笔”,又或则那些毫无逻辑,看似深情实则无病呻吟的口水文?(与时俱进一下还有那模板似的AI文),深以为然!

在被153号“消零派”打捞“推荐”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依然是一种好奇的,旁观者视角的打量简书----什么样的文章才会被更多人看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是己所欲难道就可以施与人吗?在简书发文,自己都很少阅读别人发的文章,你又何德何能,别人要来读并且推荐你发的文章?

顺着消零“评论区”,打开了简书的一扇门,一篇文章,我会先去看一下评论区,在我看来,一篇客观的阅评,令人信服的分析与文字总结,不仅是审美更是一种文学素养的外在体现,我会通过评语去决定阅读原作与否。而原作的阅读,也能让我感受“社区自治”公允与否。

翻回点滴的文字记录一看,这段经历居然又过去了三年……

三年间,简书犹如老友,我曾经觉得海笙,对于稿件要求过于挑剔,可是她挑出的问题又能令我信服,就像我时不时还会回味“采薇”的阅评,那个看似有些固定格式,其实那是怎样的一种审美和素养,不是所有的文评都会直言结论性词汇、总结性的语言!

我也曾经感叹,优秀的人往往都是带有锋芒的彬彬有礼,我还记得米妖,偶尔的一篇投稿,她给予的是肯定和礼貌,并且指出哪里可以修改,并且很有见地!

我在简书投稿并不多,平台权重偏向小说与故事,并不是我擅长的体裁,简书的热闹注定与我只能是后知后觉,然而我所接触到的伯乐、编辑都有着值得我去尊敬和学习的闪光点。我也是通过简书,找到了写作的兴趣点-----写书评,感受阅读,感受写作!

一度让我觉得,一切都值得,比如提高自己的“权重”,反哺读写的驱动力,虽然她们都淡出了简书!

三年间,“一手理财,一手写文” 的会员招募文,简书犹如化身六边形战士,有因会员体系走到一起团体,有因共同审美走到一起的团体,有社区自治团体,简书似乎显现出前所未有的一种生命力。

生命力并不等于野蛮生长,恣意生长,简书定位是内容原创平台,如果AI文,搬运文都有一席之地,那平台的价值和权威性又在哪里呢?

要说三年间,是否有刻意关注的简友,我想还真有一位,那便是红尘久客了,普世的价值观里,我们似乎都已经习惯了“言多必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生存之道,可是当看到他一腔孤勇地冲锋陷阵在“举报”的路上,反而成了一种特立独行。是唯利是图吗?并没有一分钱报酬?沽名钓誉博取流量吗?简书并不是流量平台。

简书原创内容输出平台,简书的骄傲和招牌!简书是你们的平台,也是我们的平台,创作你的创作,创作的内容是敝帚自珍也好,是自我欣赏也罢,各有合的审美,简书全员都有举报的权力,简书鼓励举报!

我想我们应该都清楚,如果原创内容的榜单被一些无病呻吟的口水AI文搬运文占领,或则这类文章成为“羊毛党”神器,又或者我是“编辑”我怕谁?而无人公开的直面这种现象,这才是简书最大的悲哀!

2018年,我就来了简书,我也还记得简书十年的徽章时刻,我也曾参与简书“编辑”如履薄冰的想要为简书生态作贡献,我以为我很了解简书,原来陌生也能在一瞬间!当看到那粗鄙不堪的语言,出现在简书的评论区!这打开的又是怎样的一道门啊?

简书啊,简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