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儒家经典《论语》

《论语》子罕篇(18)|孔子说爱美是天性,仁德需修炼

2025-05-07  本文已影响0人  晓丽优雅

[原文]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喜好仁德像喜好美色一样的人。”

[解读]

德:仁德。

色:美也。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在卫国时,卫灵公邀孔子出游。结果他与夫人南子同乘一车,为了提高自己的名声,让孔子跟随其后,而且一路招摇过市,由此夫子这般感叹。卫灵公尊崇孔子,与他出游也是想让百姓看到他好德,可携南子招摇,却又显现出他好色重于好德。

爱好美色是心态健全的表现,爱好美德是仁义君子的追求。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关键不在于美色,而在于美德。

[读后启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就是说每个人都会有颗爱美的心,人人都喜欢真正美的东西,比如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心灵不在它生活的地方,而在它所爱的地方。

语言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让心灵与心灵之间产生共鸣。

养成积极的行为习惯才能获得良好的性格,良好的行为需要自律和自我控制,也需要他人的支持和影响,与高尚的人建立联系,并从他们那里学习良好的行为,那么我们的行为将会受益匪浅,为自己带来更多成功和幸福。

环境美是我们心灵的温暖,唯有保护它,我们才能拥有永恒的美丽。守护环境就是守护自己的心灵家园,保持大自然的纯净与美丽。每个习惯性的垃圾分类,每滴节约用水用电,都是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唤醒自己对生活的热爱。环保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让我们牢记使命,坚定前行,为了美丽的地球,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

仁德指志士仁人,德才兼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仁德是通过内心的修炼和外在的行为来获得的。

首先,需要具备真诚、宽容、乐于助人的品质,尊重他人,并以善意对待他人。

其次,一个人需要有良好的品行和道德观念,懂得自律、尊重和关爱他人,从而培养出仁爱之心。

同时,通过关爱、宽恕和倾听他人的方式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出善良和慈悲之心。

最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和思考,提升自己的见识和修养,塑造出内心充满仁爱和善意的品格。培养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仁德是一种内外兼修的修养,需要持之以恒地不断努力和完善。通过这样的修炼,人们便能获得真正的仁德。

唯有美德,能使人胸怀开阔,情操优美,内心平衡,灵魂愉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