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您关注:中一班家长课堂(第一期)
给孩子定规矩要趁早,6岁前至少做到这六点
当今,快乐教育渐渐成了众多家长教育子女时遵循的主流理念,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和自由没有错,错就错在明知孩子不对还一味纵容,认为“只要孩子高兴就好”、“这些规矩他长大自然就懂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毁了孩子。
6岁之前的孩子,是非观念薄弱,如果没有大人给他立下规矩来约束他,孩子就很容易为所欲为。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差,没有原则的“放养”很有可能培养出一个不守规则、自大的孩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给孩子定规矩要趁早,尤其是在6岁以前,这几条都必须要做到。
1,粗野的言行不能有
乐乐五岁了,在幼儿园经常跟小朋友抢东西,图书他要抢着先看,滑滑梯他要抢着先玩,别的小朋友不同意乐乐就骂人:“我要先玩,你不同意我就让我爸爸把你打成残疾。”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粗野,这一类的小孩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言语攻击胁迫他人,强迫别人服从自己的想法。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粗野言行,家长要引起重视,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1)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明确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2)让孩子反省,想出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为什么要这么做?
制止孩子的粗野言行是为了帮助孩子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正确对待自己想要的事物。孩子在控制自己情绪的过程中,会不断地调整对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态,将来为人处世也会更加理性。
2,可以支配自己的东西,但不能拿走别人的东西
孩子在6岁之前,自我意识比较模糊,难以分清自己和他人,更不懂分辨东西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只要是他喜欢的东西,他都会“理直气壮”地占为己有。不少孩子都会这样宣示“主权”:“爸爸是我的,妈妈是我的,玩具都是我的。”有时看到爸爸妈妈签别的小朋友的手,孩子都会急得大哭。
当孩子此类行为特征明显的时候,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教孩子区分物品所有权。家长可以拿出几件衣服给孩子看,告诉他:“这件是爸爸的,这件是妈妈的,这件是宝宝的。”在帮助孩子划清自己和别人的界限之后,家长还需要继续引导,多给孩子提问:“这是你的吗?如果不是你的,这是谁的?”
为什么要这么做?
帮孩子树立“你的”、“我的”的意识就是要让孩子知道,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拿,而“我的”东西是可以自己做主的。从小给孩子灌输这样的观念能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3,物归原处
幼儿的自理能力几乎为零,玩的时候总喜欢将玩具到处乱扔,玩厌了就屁颠屁颠地走开,留下一堆“烂摊子”由爸爸妈妈来收拾。而家长还觉得这样理所当然,认为孩子还小,不懂收拾,自己动手还省事不少。
6岁之前的孩子真的没有能力收拾自己的东西吗?不见得,是爸爸妈妈的迁就和宠爱,让孩子失去了动手锻炼的机会。家长应给孩子立规矩:每次玩完的玩具都要物归原处,从哪里拿的就要放回哪里;写完作业之后要自己收拾书桌等。
为什么要这么做?
让孩子学会物归原处就是让孩子学会照顾环境,从而形成对环境的尊重和自身教养。孩子在自己动手收拾东西的时候还锻炼了生活自理能力,不仅如此,孩子在收拾过程中还可以自行决定物品的摆放,其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养成物品归位习惯的孩子,生活会更加井井有条。
4,先到先得,后来者需要等待
99%的家庭都是将孩子放在第一位,好吃的孩子先吃,贵的衣服只给孩子买等,然而家长的这种“谦让”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自我,认为自己是家里的老大,爸爸妈妈都要让着他。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的孩子可不受大家的欢迎。
要避免家里出现“小皇帝”、“小公主”,家长要从自己做起,让孩子知道“先来后到”的道理。吃饭的时候,叫了几声如果孩子还不来,爸爸妈妈就先吃,一直不来就让孩子尝到没饭吃的后果;刷牙的时候谁先到洗手间就谁先耍,不要一味谦让...
为什么要这么做?
“先来后到”是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的普遍规则,家长给孩子树立“先来后到”的观念可以避免孩子养成自私的坏毛病,同时要学会等待。
5,不能随便打扰别人
孩子嘴里藏不住话,遇到开心的事情,比如被老师表扬、交到新朋友等,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和爸爸妈妈分享,不管爸爸妈妈在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打断。而很多“孩子第一”的父母,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还是默许的,从没意识到问题。一旦让孩子养成不顾一切打扰别人的习惯,孩子就会自私,难以融入集体生活。
对于孩子这种随便打扰别人的坏习惯,家长一定要加以引导,跟孩子讲道理,告诉他打扰别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家长还可以给孩子举例子,让孩子换位思考:“如果你睡觉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重视过来跟你讲话,你会不会不高兴?”
为什么要这么做?
不打扰别人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每个孩子都应该养成这样的良好品德。善于换位思考、善解人意的孩子更能交到好朋友呢。
6,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孩子犯了错,家长只要想到“孩子还小...”就可以无条件地原谅孩子,这种做法实在太危险,孩子会觉得做错事了也没什么,反正爸爸妈妈不会怪我。没有了约束的孩子会“变本加厉”地为所欲为,直到闯下更大的祸,犯下更严重的错误。
6岁的孩子应该懂得简单的事理,做错事了就要认错是最基本的礼貌。当孩子犯错,家长不要纵容,也不要急着责骂,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才是良策,告诉孩子做错事了就要说对不起。如果爸爸妈妈因为一些事情错怪了孩子,也要主动给孩子道歉,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共同遵守规则。
为什么要这么做?
知错认错是一种担当,是负责任的表现。孩子在反省的同时也学会了维护自己的权利。
孩子在6岁之前,各种意识处于萌芽阶段,是塑造孩子性格和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重要的阶段,家长要减少对孩子的溺爱,给孩子订立严格的规矩,跟孩子共同遵守规则,相互监督,共同成长。
中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