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美红楼爱红楼

《宝钗配了宝玉后,曾寄书与黛玉,仔细读来倒像‘祭书’》

2019-02-11  本文已影响7人  安静_1867
《宝钗配了宝玉后,曾寄书与黛玉,仔细读来倒像‘祭书’》

宝钗:“……我们家城里的几处房子也已经典了,还剩了一所,如今打算着搬了去住。”

宝玉道:“为什么要搬?住在这里,你来去也便宜些,若远了,你去就要一天了。”

宝钗道:“虽说是亲戚,到底各自的稳便些。哪里有个一辈子住在亲戚家里的呢?”

今儿把《红楼梦》读到了这处,更加的不喜欢薛家母女……

住在贾府几年不肯挪窝的薛家,于薛宝钗成婚后,仿佛一瞬间明白了一个道理:哪里有个一辈子住在亲戚家里的呢!

实际上只要宝玉婚事未成,别说一辈子,兴许两辈子她们都会尽耗在贾府不肯离去。她们毕竟是要用尽手段来达成自己心愿才肯罢休的。

觉得有句俗语最适合薛家母女:人不为已,天诛地灭!

其实,从滴翠亭扑蝶,作者便把看似温婉端庄、凡事能容的宝钗其为人本色清晰的交代给了读者。

那么端庄典雅的宝钗居然会有意偷听,她既深知‘自古奸情出人命’的道理,为摘清自己,转而使出‘金蝉脱壳’之计,嫁祸他人。

那她所嫁祸的人为什么偏偏是黛玉呢?个人观点,那无非是因为宝钗从一开始就已经把黛玉视作自己的对手罢咧!

宝钗到了贾府后,以她的心机与精明不会不懂得宝玉跟黛玉两人的心思,更不会不知道贾母有成全宝玉跟黛玉的愿望。

这不能不说是给一心等待缔结‘金玉良缘’的薛家母女并王夫人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于是,处心积虑的宝钗极尽手段,各处笼络人心,显尽自己的从容大方,把个黛玉到底比了下去。

《宝钗配了宝玉后,曾寄书与黛玉,仔细读来倒像‘祭书’》

宝玉倒是初心不改,无奈家里一众人等,早已一边倒向宝钗,仅凭他一个已再无力回天。

可怜真性情的黛玉,不谙人心险恶,倒把表面看似宅心仁厚的宝钗母女当亲人一样依赖,却不知人家的套子早已勒在她的颈项之上!

薛家久住贾府,薛家主仆有意传播‘金玉良缘’一说,于黛玉无疑是雪上加霜。他们终究把一个原本就多愁善感且体弱多病的黛玉,弄出了几身的病来。

宝钗母女人前送燕窝,人后使心机。待大事已定,宝钗又寄书与黛玉,黛玉此时尚被蒙在鼓中,看了诗又不胜伤感,因想:“宝姐姐不寄与别人,单寄与我,也是‘惺惺惜惺惺’的意思。

就书面意思理解,宝黛情深,贾府并薛家无人不知,而宝钗成功翻盘,嫁与宝玉,此举不亚于‘鸠占鹊巢’。

“金玉良缘”坐实,宝钗心知黛玉但凡得知后,必定命不久矣。

于是寄书黛玉:

“妹生辰不偶,家运多艰,姊妹优伶,萱亲哀迈……犹记‘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之句,未尝不叹冷节馀芳…匪曰无故呻吟,亦长歌当哭之意耳。

悲时序之递嬗兮,又属清秋。……云凭凭兮秋风酸,步中庭兮霜叶干。何去何从兮,失我故欢。静言思之兮恻肺肝!

……

银河耿耿兮,寒气侵,月色横斜兮,玉漏沉。忧心炳炳兮,发我哀吟。吟复吟兮,寄我知音。”

宝钗寄书 ,表面看似把那殇秋之情,跃然于纸上。可是仔细读来,倒觉得满是追思与悼念的意味。

《宝钗配了宝玉后,曾寄书与黛玉,仔细读来倒像‘祭书’》

想那一贯冷漠的宝钗,终于如愿坐上了宝二奶奶的位置,她情知黛玉失了宝玉必死无疑。

许是心余怜悯,又或许是想早早跟黛玉做个告别。

她便‘祭书’黛玉:

‘妹生辰不偶……发我哀吟。吟复吟兮,寄(祭)我知音’。

宝钗所寄之书,读来实在与祭文无异。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