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
高效,是我喜欢的一种状态,如果能高效的做事,那我就会有更长的时间去做更多爱做的事情,比如读书,而如果读书又能高效,那我就可以读更多的书。
我用同样的时间做到了更多的事,或者说,做同样的事情,我需要更少的时间。那岂不是很好的一种状态?应该没人不喜欢做一个高效的人吧?
其实的确大家都喜欢成为一个高效的人,就像每个人都喜欢做一个高收入的人。但最后结果呢,大家都普遍比较平庸,而高效的,最终证明,是少数人。因为要达成高效,需要动脑,去选择,去践行,去反思,去优化。而讽刺的是,我们作为地球上迄今发现的最具智慧的物种,却是很难真正动脑的,有的人死也不动脑,坚决不动脑,能蛮干的,绝不思考。而高效有时候真的距离我们很近很近,只是由于大多数人的这种惰性,轻而易举的错过了。举个最平常的让一个人高效一点点的例子:
*把邮箱(或者其他任何常用的一长串字符,比如地址)存到你手机输入法的用户自定义文本里
很简单吧,简单到爆炸。但是大家就是坚决手动输入,坚决不改。他们会说:
存那个地址需要一个额外的动作啊,我懒得去存
而另外一个需要用长期视角来看到的好处是:
这个动作虽然是“额外”的,但这个动作一旦做完,以后就再也不用一个一个的去敲了啊!
他们看不到这个好处,或者会说:
我下次还不知道啥时候会用到呢。
在我看来,这种想法愚蠢至极。不过也不能怪他们,大多数人就是这样,他们不是“懒”,而是缺乏一个更长远的视角,只能看见5厘米以内的好处,稍微远一点点,他们就会自动忽略。当然,说人愚蠢或许不公,因为每个人在优化了自己的思想之前,都是相对“愚蠢的,比如我自己:
我以前爱煮粥喝,煮完了粥,从锅里盛到了碗里,吃完了粥。这个时候我就翻懒,总要拖延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才去刷锅。而那个锅里面残余的粥,总是在这一个小时里干燥、固化,难以去除,要费很大的力,要多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刷干净。然而我还是这样,坚决不改。后来有一次,我开始动脑了:
既然锅总要刷,干嘛拖那一个小时让它变得更难刷呢?
从那以后,我每次都是吃完了立刻去刷,轻轻松松,干干净净。
高效,需要动脑,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要动一点点的脑。
高效,需要用未来视角,不要只看当下。(大多数人的思考模式:现在不做我就赚了。可惜未来他还是要做,甚至需要变本加厉的做)
高效的人由于爱思考,所以会越来越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