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威尔

工业化下的刻板

2020-11-03  本文已影响0人  喵咪薄荷糖喵

  现在一些公司,跨界、联名,甚至于生鲜和雪糕合作,越来越多的产业像是在铺网,人们的解读也负累。

  于是没时间思考原来这是个属于什么产业的品牌而是追逐现在的新品。

  工业化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也在工业化,而真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却不是产品的表现,而是商品的叠换,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消费新品,是用消费来弥补创新的不足。

  所说的“国潮”根本不是品牌的工业化,现在商誉在变现。虚假繁荣下的泡沫,人情之间更冷漠,传染病的人们暴乱。人们富裕,政府富裕,而倒置又是什么?

  政府竟然还在吹嘘传染病的功劳,而人们把别的国家当笑料,如果说情感绑架是用剥削当作“爱”,那情绪传播就是百试的置于自己的有限视野里。

  现在物质充裕,20世纪不就是物质充足了吗?为什么消费力虚假增加就是生活水平提高?就是富人?就是阶级了?

  这是什么价值?什么观念能这样毁掉人?

  连火爆的产品都能查出致癌,人们在膨胀的欲望背后,为什么要强行说是满足需求?

    刚开始用媒体传播,现在用物欲让人们沦陷。为什么不能用点别的方式为民考虑一点点?而是一招天下鲜?

  可悲的是多少人沉迷在这些里,在集群化,把一些事不关己的人隔绝排斥。社群化是营销模式的渠道,而却越来越用来增加认同感。

  现在明星更加精致,走到哪里都有一两个医美。而市场在扩大,扭曲的审美,却非要赋值和价值观,个人社会地位等社会价值挂钩。这种圈地自萌,不是粉丝经济的余温吗?

  为什么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的一些事物却在倒退,而抨击资本主义功利的过错呢?

  好像人不工业化一下,就赶不上工业化时代了。

  本来有的缺点也能通过努力成为特点,强行矫正不就是在强迫自己审吗?何必对明星苛刻,把不会审当作要求,把过度当作标准?

  越表面越是在掩盖实际,越多的虚无越是增加虚荣,何必活在别人的评价里,营造氛围,却让民众在白白牺牲?

  趋同性的普及不是对于个体差异性的消灭,人不是机器人,能批量改造。人们把自私合理化,极端的自私带来极大的冷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