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深圳那几年 14
没过几天,技术总监再次找我谈话,他的目光穿透镜片,仿佛要洞察我的内心。
“这几天对环境熟悉得怎么样了?” 总监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不易察觉的严肃。
“已经开始着手处理一些业务需求了。” 我回答,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信。实际上,我已经迅速地融入了业务和项目代码的海洋,开始在代码的森林中探索和开发。
“我注意到你总是独自一人坐在角落,沉浸在代码的世界里。” 总监的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面上,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期待,“你应该多和团队成员交流,多指导他们。我们当时招你,是因为看重你的技术实力,希望你能在技术基础设施和架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带领整个前端团队技术水平的提升。”
“这个...我并没有太多这方面的经验。” 我的声音不自觉地低了下去,心里涌起一丝不安。提升团队技术水平?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担这样的重任。
“我相信你的潜力,你一定可以的。” 总监的话语坚定,不容置疑。 “我会尽力的。” 我轻声回答,心中却像被一块巨石压住,焦虑和不安在心中蔓延。技术架构,这应该是资深专家的领域,而我,一个刚入行不久的程序员,真的能胜任吗?
办公室里的气氛似乎也变得压抑,让我感到窒息。我开始怀疑,这份工作是否真的适合我。
仅仅十几天后,我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再次离职。这次,不是因为薪水,而是因为职场的氛围和个人职业发展的考量。技术成长需要循序渐进,突然被赋予超出能力范围的任务,只会让我感到力不从心。
担心频繁跳槽会给简历留下不好的印象,我决定抹去这段短暂的工作经历。我联系了A厂的HR,玉姐。
“玉姐,能再给我开一份离职证明吗?” 我在微信上小心翼翼地询问。
“你不是已经离职了吗?而且你不是已经加入了新公司吗?” 玉姐回复了一个疑惑的表情。
“我又离职了,这边的工作环境让我感到压抑。” 我苦笑着回复。
“要不你回来吧,墨哥和老板们都为你的离职感到遗憾。”
玉姐的回复让我感到意外,她竟然邀请我回去。 “这样可以吗?” 我有些犹豫,毕竟我曾经坚决地拒绝了墨哥的挽留。
“当然可以,我们承诺给你的涨薪依然有效。” 玉姐的热情让我感到一丝温暖,“你回来可以直接继续你的项目,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双赢。”
经过这次新工作的对比,我意识到A厂的技术成长路径和团队氛围更适合我。我接受了玉姐的邀请,决定“二进宫”回到A厂。 我回到了熟悉的办公楼,坐在熟悉的座位上,打开熟悉的代码,同事们的笑容和欢迎让我感到温馨。
“这次回来,可不要再跑了。” 墨哥看到我,笑着说。 我想,这次我会在A厂待很久很久了吧,如果可以,希望我可以陪它直到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