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爷老高:从流量到流量池
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分销、渠道、品牌、消费者。这个长长的链条是工业时代每一个行业从业者都必经的过程。每一个链条节点在贡献价值的同时也在增加行业链条下游节点的成本(物流、信息、资金)。链条结构必然产生信息不对称以及有此而来带的中心化,这意味着工业时代行业必然有中心化趋势,并且导致中心化结果。
当手机作为一种创新产品时,行业链条的中心在研发。谁掌握研发能力谁成为链条中心、谁控制链条,并收割行业最高利润,这个阶段成就了摩托罗拉。随着行业从业者越来越多,技术优势已经成为基础设施时,设计优势便成为行业链条中心,功能设计、外观设计成就了诺基亚。接下来是分销带来的优势,成就了天音通讯手机行业分销之王的美名。再后来是渠道优势,国美苏宁孕育而生。
工业时代成就的是行业链条梳理者或者说是资源的聚集者。谁能尽早尽快的完成行业链条的无缝对接,谁就可以获得梳理行业链条所释放的——链条势能。无论是中粮还是汇源都曾经参与或者试图梳理本行业链条。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而应万变。变:链条中心漂移,不变:产业链条不变。
在工业时代争做链条梳理者的经验,不能单纯的用对与错来定义——对、错要放到具体环境中考量——成功的经验并不总是把我们引向成功,相反可能会把我们带向成功的反面。因为,舟以行而剑未动(企业是舟,经验是剑)的事时常发生的。这些年,经常出现的不是行业整编,而是行业颠覆——行业老大被外来的野蛮人干掉——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位优势不复存在、先发优势已经很难成为企业高枕无忧的法宝。
诺基亚前CEO说:“我们没有做错什么,却失败了”。大润发超市前董事长说:“我们赢了所有对手,却败给了时代”。即使你成为了品类的代表,也难逃被毁灭的命运。打败一个品牌的有时不是物种内另一个更加强大的品牌、而可能是另一个全新的物种。互联网技术加剧了物种的基因重组和突变,新物种爆发的时代到来了。
是什么在变?信息传递的方式在变、协作的结构在变、归根结底是——底层的逻辑在变。互联网使得信息的传播成本不断降低、使得信息的传播方式从线性传播到非线性传播、使得企业与消费者从我说你听的单向沟通到我说你证的双向互动交流。从BBS到门户、从博客到微博、从互联网到互联网+——信息的社会化传播带来的冲击不只作用在传统媒体行业更在其它行业里酝酿着变革。
这种变革结束了工业时代以信息差为基础的商业结构,靠信息不对称的生意越来越难做,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商业模式——中介模式——越来越难活。以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中心链条结构必然轰然倒塌。换句话说:以前靠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中心化链条结构的企业甚至是行业,并有此积累的经验在信息浪潮的冲击下、在互联网去中心化的瓦解下,应该清楚的意识到互联网不是一门技术、工具,而是一个时代。
从互联网作为填平信息鸿沟的工具到互联网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论,成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真正的大命题也就是短短的几年时间。正是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才给了我们很多变革机会。
从注意力经济到流量思维、从收费模式到免费战略,都是将互联网作为一种方法论、作为一种底层思维方式而产生的。
商业是以信息流为基础的,上个时代所流行的那种:从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的意识已经被互联网所解构,在互联网环境下已经越来越失去其底层逻辑基础——靠信息差做生意的时代渐渐的离我们远去。因为,互联网所有产业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小米从手机市场切入依靠互联网对信息的解构与重构,进而建立了所谓的小米生态。这放在几年前,所有产业泾渭分明的过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互联网时代所有的企业不再有行业之分只有思想之别。
一部分企业还在工业时代的思维下做无谓的挣扎、一部分企业却早已认识并掌握了互联网思维的方法论——并以此摧毁了旧物种建立了新帝国。
就如同水生动物该羡慕陆地动物长出了脚一样的逻辑混乱。那些身体已经互联网,而思维还在旧时代的企业。首先做的应该是认识互联网本质而不是盲目的进行所谓的变革。在互联网思维之下流量是万物之源、流量是价值之本。流量思维是互联网思维基础,在此基础上的以消费者行为基础的转化思维既:流量思维只是互联网思维的形式而内容是对流量的二次转化。
一言以蔽之:以定价为0的免费战略为基础的二次变现能力——这是互联网思维的极致体现。任何产品都可以成为平台型企业流量产品,问题是在流量产品完成引流之后是否具有二次变现能力或者说是否具有二次变现的产品或者服务规划。既:如何规划流量的二次变现能力才是实施免费战略的核心。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个二次变现能力,其实也不是忽略而是不知道或者自以为知道——流量好比水、平台好比蓄水池、二次变现好比加压泵。平台企业定义流量与规划加压泵才是互联网思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