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

《金刚经》对现代人的启示 - 2

2020-03-10  本文已影响0人  佛学正念

祝各位缘友,福慧常驻。

离上次发文友一段时间了,看到评论希望可以继续发文,这里就会开一个长篇,试着来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理解下佛教经典《金刚经》。上回我们说到了第一品,今天我们来说下第二品。

再说第二品之前,有人私信问我为什么佛陀的僧团要依次化缘,而且这个和南传佛教很像,但是和中国佛教又有不同。下面就会给出一些我的理解:

  在佛陀的时代,修行的僧团往往没有固定的居所,或在树下,或在林中,或在岩穴修行,除了衣钵以外没有任何私有财产,不允许有任何是生产劳动活动,一切供给完全靠乞讨得来,严格的执行日中一食、过午不食的戒律。

  但我想这可能是和当时古印度的自然、社会环境有关。印度地处热带,气候炎热,无需御寒的房屋,在野外也能生存,而且当时的社会氛围,民众对出家修行的人尊崇程度很高,出家人具备乞讨生活的社会条件。出家人既然不从事生产劳动,体力消耗自然不多,日中一食也可以基本满足热量需要了。而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很多戒律就显得不太适合当地的实际了,比如中国很多地区冬季非常寒冷,就必须要有固定的寺院才行;而且民众对于僧众布施的热情也远不能和南亚大陆的国家相比,所以寺院得有自己的田产作为长期供给的有效保障;由于有了田产和固定的寺院,就滋生出了很多必须要进行的劳动,到了唐代百丈立禅规的时候就提出“一日不做,一日不食”了,由过去的完全乞食,摒弃生产劳动,变为中国式的“农禅”模式了。我想这就是戒律和禅修的与时俱进吧。

  经常从事生产劳动,体力消耗当然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再坚持日中一食,好像也不太符合实际了,可惜的是现在好多学佛的人依然在强调日中一食,并且论述日中一食对身体的种种好处,我想这应该是食古不化了。

  而现今的社会,和唐代又是一番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在佛教戒律,宣扬佛法的方法上,是否也应该有所改变呢?

言归正传,下面开始说第二品

第二品:善现启请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稀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善现启请

  翻译:

  此时,长老须菩提从大众中站起,袒露右肩,右膝着地,双手合掌恭敬的对佛陀说:“举世稀有的世尊,您以最殊胜的护念,护念了那些大菩萨;以最殊胜的付嘱,付嘱了那些大菩萨。世尊,发了菩提心,想要达到最高大道的人,应当如何把这份发心安稳住,不退失,又如何能降伏住自己这一颗躁动,烦恼的心,让它平静下来呢?”

  佛陀告诉须菩提:“你问的很好,很好!须菩提,正像你所说的,我以最殊胜的护念,护念了那些大菩萨;以最殊胜的付嘱,付嘱了那些大菩萨。你现在可以仔细的谛听,我为你一一解说,发了菩提心,想要达到最高大道的人,应该怎样安住自己的心,不退失,这样降伏自己躁动、烦恼的心。”

  “啊,是!我很愿意,很高兴,也很想听到这些”。

  注释:

  长老

  长老是对人的尊称,在僧众中,凡年高、德重、位崇、能悟解佛法的,都可以成为长老。

  须菩提

  须菩提,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号称解空(对于空性的理解)第一。在汉译名字中还被译为空生、善现、善吉、妙生。

  长老须菩提有如下故事:

  须菩提诞生的那一天,家中所有的财宝、用具都忽然不见了,全家人都非常的忧心,所以很快的请相师回来卜卦。

  相师卜卦后,说道:“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你们家所生的是贵子,室中金银宝物在贵子初生时会一切皆空,这象征着他是解空第一人呢!就为他取名‘空生’吧!这是大吉大利的事,他将来不会为世间的名闻利养所束缚,就是为他取名‘善吉’也好。”

  相师的话,安定了全家人的心,从此,尊者的大名,有人称他“空生”,也有人称他“善吉”,直到三天以后,尊者家中的财宝和用具,才又恢复原状。所以须菩提有又善现。

  本品经文的“善现启请”就是用的善现这个名字。

  在《西域记》中记载,须菩提本来是东方青龙陀佛(本来早就已经成佛了),在释迦摩尼的法会上以罗汉(比佛的级别要低)的形象出现,来辅助佛陀度化众生。因此,古代大德所注解的《金刚经》有的被称为《青龙疏钞》。

提到《青龙疏钞》,让我想到了一个有趣的禅宗公案,在这里和大家顺便分享一下:

德山是四川剑南人,俗姓周,早年出家,博览律藏,精通《金刚经》,时人称为周金刚。听说南方禅学兴盛,大为不平道:“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然后才能成佛。南方魔子,竟敢说即心即佛,真是大逆不道!”

他决心到南方向禅宗挑战,于是挑着阐释《金刚经》的专著《青龙疏抄》,由四川而下湖南。初到澧州,路上见到一个老太婆卖油糍,便放下担子,要买点心吃。

婆子问:“你挑的是什么东西?”

德山说:“是《金刚经》的疏抄。”

婆子说:“我有一个问题,如果你回答得上来,白送油糍点心。如果答不出,你就到别处买去。”

德山自负地说:“但问不妨。”他心想,就凭你这个老太婆,还想把我难倒?你还不知道我这个研究《金刚经》大名家的厉害啊。

  婆子悠悠地说:“《金刚经》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么你‘点’的是哪个‘心’?”

  德山无言以对,汗如雨下。

  婆子说:“你还是去参访禅宗大师吧。”说罢,挑起担子,飘然而去。

  点心,本是口头词语,指用来充饥的糕饼等零食。老婆婆却巧用汉语一字多义的特点,把“点心”的“心”说成是大乘空宗所宣扬的抽象本体:真心,也就是清净心或佛心、佛性。

  于是德山想,一个茶店的老婆婆都能问得如此高妙,肯定附近有高僧。他就向老婆婆打听,老婆婆告诉他五里之外有龙潭寺,住持就是龙潭崇信禅师。德山便按老婆婆指点去参学龙潭和尚。那天到了龙潭禅院,德山刚到就问:“我早就向往龙潭,可是到这里,潭也不见,龙也不现。”龙潭和尚从屏风后走出来告诉德山:“你已经到了龙潭了。”德山与龙潭和尚进行了一番论战之后,就决定在龙潭寺住下了。一天夜里,他侍立在龙潭身边,龙潭说: “夜已深了,你先退下去休息吧。”德山就向龙潭道别,掀起帘子往外就走,可外面漆黑一团,德山不得不折转回来,说: “外面黑”。龙潭便点燃一枝烛火递给德山。德山正想接过来,龙潭却又把烛火吹熄了。德山顿时豁然开悟。

  还有坊间传说,须菩提就是孙悟空的师父菩提老祖,当然,这只是纯粹的传说了。大致的意思是,吴承恩在写作西游记的时候,是以须菩提为原型去写孙悟空的师父的。

  总之,须菩提是个很牛的人,提出的问题自然也不同凡响,正是由于他的这个提问,引出了整部《金刚经》的讲述。

  偏袒右肩

  为何要偏袒右肩?因为在印度的风俗中,露出右肩是表示一种恭敬的礼貌,表示弟子以右手持劳逸之礼。

  右膝着地

  左脚掌着地,右膝盖着地,这是佛教里面的表示恭敬的礼仪。礼拜的时候则是双膝着地。

  合掌

  佛教弟子行礼时为何合掌呢?而不是象我们古代那样抱拳,这里面也是有象征意义的。合掌,表示归向中道。合,不持外物,吾人两手东拉西扯,全是尘垢,今则合之,即是背尘合觉。

  如来

  如来是佛陀的另一个称呼。佛有十种称呼,分别是:如来、供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天人师、佛、世尊。以后读者见到以上各种称呼,就知道都是在称呼释迦摩尼了。

  善

  这里的善,不单单是善于的意思,还包含着大慈悲,殊胜,巧善,智慧的意思。

  护念

  “护念”一词,是鸠摩罗什翻译的,在静义翻译的版本里翻译为“利益”,在玄奘翻译的版本里为“摄受”

  南宋佛学家李文会解释为:善护念者,善教诸人不起妄念也。

  菩萨

  普通人提起菩萨,首先会想到一手拿杨柳枝,一手拿玉瓶的观音菩萨,知识再多一点的人还知道有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和文殊菩萨,在大众人群的心目中,菩萨是级别仅次于如来佛祖的高级别神仙。

  但在真正的佛教经典里面,所定义的菩萨,和大众所想象的菩萨还是有区别的。我们这部经典里面所说的菩萨,所指为何?是仅仅指的观音、普贤、地藏、文殊四大菩萨吗?不是的。

  在这里顺便将佛教中菩萨的涵义向读者普及一下。

  菩萨,为梵语中菩提萨锤的简称。翻译成中文意思,是觉有情,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乘行者。从广义上说,从发心度众生到成佛之前的生命体都可称为菩萨。也就是说,根据大乘佛学里面,“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都称之为菩萨。从狭义上说,只有破除了一切的分别执着,同时又能修一切的善行,才是真菩萨。菩萨具有两种基本含义:菩萨是觉悟了的有情生命体;菩萨能帮助有情生命体觉悟。

  有情,就是具有情感的意思。

  之所以在这里详细介绍菩萨的概念,是因为在金刚经的后续部分,多次提到菩萨的概念,以我个人的理解,本经所提到的菩萨,是指广义的菩萨。在有些佛教论坛,或者佛学群里面,经常见到有人赞叹对方是大菩萨,指的就是这种广义的菩萨。

  付嘱

  付嘱:叮咛,教诲之意。

  善男子,善女人

  善男子,善女人,不仅是指善良的男人、女人之意。这里说的善男子、善女人,指的是闻听佛法,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男人和女人,也就是上文所说广义的菩萨。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首先说一下读音:耨,读nòu

  什么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呢?

  阿耨多罗,翻译为:无上。这里的无上,并不是说最上,而是超越了一切的意思。

  三藐,翻译为:正等。三菩提,翻译为:正觉。

  一句话完整的意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无上正等正觉又是什么意思?不是一句两句能解释清楚的,只能在后续的对金刚经的研读中逐渐说明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