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

乡话 | 喃是深泽里人

2017-11-20  本文已影响0人  还好我在1314

本文参加#乡忆·乡思·乡情·乡恋#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大家好,我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喃是深泽人。

深泽人都知道的,西河肉糕~

记得赵薇、黄渤主演《亲爱的》一影视片中,有个镜头:田文军在抱着自己的孩子田鹏用方言交流的时候,鲁晓娟便愤愤的说让孩子说普通话。

"陕西人不说陕西话说啥子话"田文军反驳。

是啊,方言一出口,便知为何地人。

各地方言有利于保持市民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方言也是当地凝聚力的来源之一。

现在很奇怪的一点是,农民工的孩子普遍学着说普通话,不再学习方言。就如同《亲爱的》里鲁晓娟一样,拒绝田鹏学习陕北语言,个人认为这是对于家乡文化的不自信,试想,当一个在外地求学的孩子跟随爸爸妈妈回老家,用普通话与爷爷奶奶讲话,很可能和讲方言的亲邻交流存在一定隔阂。随之,他们对家乡的那些人,那些事可能也会逐渐淡漠。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乡话 | 喃是深泽里人

我经常听到过陕西话、广东话、四川话、河南话、上海话、新疆话等等,但奇怪的是我身为河北人,始终没有发现一种主流的"河北话",但有不同的"保定话"、"沧州话"、"唐山话",包括我是深泽人,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深泽方言。


1.语气词:

"吗"→"白"

"好白",这个词并不是在形容对方皮肤光滑白皙,而是用申请的语气跟你说话。

“吃了白?”“冷白?”“饥了白?”。这个“白”的意思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吗"。

“哩”

这个词也是深泽话中常用的,是一个感叹词,在介绍自己是什么地方人的时候用的最多,“你是哪个村的?高庙哩!东内堡哩!白庄哩!”。这个“哩”字一发出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很自豪,很骄傲的味道。

“砌”

它不是一个动作词,但是常常用于强调某种动作,“上哪里去?”→“上哪儿砌也?”

部分字有特殊读音,某些词有特殊说法。

每种方言都有其特殊的读音,深泽话中的读音有没有规律我不知道,在这里列举一些案例,可以细细感受一下,很有意思:

“东内堡”读“东雷步”,深泽人把"堡"习惯读成“BU”,于是“小堡”→“销步”,“大堡”→“歹步”。

“深泽”读→“身~宅”。

“行不行?”→“粘白?粘不粘?”

“没有”→“咩~介”

“去哪里?” → “上哪儿介?”

“客人” → “且”,如果亲戚来家里做客就会喊“来哩且啦”

"脏" → “邋刮”这个词可能也是深泽话中独有的,意思是“邋遢,脏”,“这个人很邋刮”。

“做饭”→“揍饭”,我经常会说"妈,白里慌啦,揍饭啦白"

“干活儿”→“揍活儿”。

“砸衣裳”————可不是砸衣服,这是妈妈用缝纫机做衣服。

“昨天”叫“野~劳个”,也有的读成“咧~劳个”。“昨天下午”就是“野~劳个后晌儿”。

“后天”叫“过了明儿”,读起来是“锅劳明儿”。大后天自然就是“大锅劳明儿”。

“晚上”叫“黑介”,白天叫“白日儿”。

小孩用的尿布叫“节子”。

"玉米粥"→"糁子白粥"

方言的另一种说法

太阳——日头儿

今天——今儿个 明天——明早 后天——过老明儿  大后天—— 大过老明儿 昨天---夜来个 前天——前十个 大前天——大前十个

麻雀——大老扎

壁虎——八蝎虎儿

蛇——长虫

蚂蚁——米羊

玉米——棒子

土豆——筛药蛋

挂念——解记

还有其他......

小编就先写到这儿,毕竟方言是表达不完的。有没有觉得很有意思?

方言代表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在陌生的城市,听见两个陌生人用你的家乡话聊天,你会不会对他们产生亲切感,对于漂泊在外的你有没有找到一股归属感?

司马台长城
乡话 | 喃是深泽里人

曾经一次我们一家人去去北京爬山,中途遇到一位陌生的老爷爷,在我与母亲交流之际,爷爷突然用深泽话说:"你们是哪儿介里人也?"

我和母亲相视一笑,于是,搀扶着老爷爷一起爬到了山顶。

家乡,喃是深泽人。

这是很多人一辈子离家最远的一次,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种表达,说方言,也是一种乡愁的寄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