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爱佳儿婚姻育儿散文

跟孩子好好说话,难吗?

2018-10-21  本文已影响104人  秋意浓JJL

我们对一个忘了带走雨伞的客人会说什么?你会不会这样去说:“你怎么回事儿?你每次来我家都要落下什么东西,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你为什么就不能像你妹妹一样?她来我家时,总是很守规矩。你都四十四岁了!就不能长点记性吗?我不是跟在你后面捡东西的奴仆!”……

看到上面的内容你感觉如何?反正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感觉特别好笑,当我让轩哥看的时候,他也边读边笑。我们都太熟悉这种腔调了,当它被用在主人与客人的对话时,看起来就像一个笑话,可是用在我和孩子身上却再正常不过了。

即使,我嘴上说着爱孩子、为了孩子好,却控制不住、或者情不自禁责备、羞辱、谴责、冷嘲热讽,惩罚孩子或者对孩子唠叨说教。而结果是说教和批评是毫无效果的,产生的是距离和厌恶。孩子拒绝对话,他讨厌说教,讨厌喋喋不休,讨厌批评。

一个八岁的男孩对她的妈妈说:“为什么我每次问你一个小问题,你都要给我那么长的答案?”他向他的朋友倾诉说:“我不跟我妈妈说任何事情,如果我跟他说,我就没有时间玩儿了。”

有时我和轩哥的对话就像两个独白,一个充满了批评和指令,另一个全是否认和争辩。晚上轩哥从午托部回来,我和他的对话就是这样的:“作业写完了吗?”“没有!”“为什么没写完?是不是在午托部玩了?”“没有!我补课堂作业了”“课堂作业不是在课堂上写的吗?什么情况?是不是玩儿了?”“没有!我不想跟你说了!”……而最后我才了解到他是因为被一个数学算法搞糊涂了,琢磨了很长时间。

在我和孩子的沟通这件事上,我缺少的是共情能力,即缺乏站在孩子的角度对孩子的理解能力。通常情况下,无论是我,还是孩子,都没有 向对方敞开心扉的习惯,甚至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的感受以及如何去感受。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条件是尊重,也就是说我和孩子的自尊是同等重要的,不能因为是妈妈就可以过问孩子的一切,就可以颐使气指。我应该先说出表示理解的话,然后再提出建议和意见。

有一次轩哥作业没写完,被老师罚了,要抄写两遍课文。他心里很不是滋味,跟我诉苦:“我真不该不完成作业,我该怎么面对呢?”如果我冷冰冰地说:“早知现在,何必当初!”他应该会更加沮丧,这对他一点帮助都没有。我这样跟他说:“你今天被罚了,心里肯定难受吧。作业很多,你从现在就开始写,应该是可以完成的。”过了一会,他准备好了笔和本,开始写了,写到很晚。
第二天,我喊他起床,他嘴里嘟囔着,脸色也很难看。如果是以前,我一般会呵斥他:“还不快点!迟到了!赶紧吃饭!”,这样的结果通常是他会生气,然后我又被激怒,对他一阵批评说教,甚至说一些事后会觉得后悔的话。这次呢,我说:“是不是因为昨天睡得太晚了,还困着呢!去洗下脸,精神下。”他不再发牢骚,接受了我的建议。

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绪中时,他是听不进任何人的话,也不会接受任何意见和安慰,也无法接受任何建设性的批评。他需要我们理解他,甚至希望在他什么也不说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说出他的感受。

我们的都想跟孩子好好说话,心平气和地说。因为只有在的心情平静时,才能正确的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举动。好好说话的原则就是:理解和共鸣,这个不仅仅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其他人。

跟孩子好好说话,难吗?对于现在的我来说,难!难在于我太习惯了,跟孩子不好说话。习惯一旦形成,一切行为都成了自发反应。即便我明白如何跟孩子好好说话,即便我一时可以做到却很难一直做到,“知道与“做到”之间是存在距离的,“一时”与“一直”是截然不同的。而当我希望孩子越来越好时,我就会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首先我应该做得越来越好,才会影响到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