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的翡翠
古人云: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雕琢,与瓦砾不别。中国古人认为:美玉在于雕刻,美玉出自后天,美玉来自人为,美玉在于生生不息的创造。
玉器雕琢工艺在中国历史上同样有8000年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就有了治玉工具。商周时期,治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
古人是利用旋转的木砣,蘸上沙子和水,加上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限的聪明智慧才雕琢出精美的玉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琢玉的真谛。
在玉雕业界有一句描写过去玉雕操作的顺口溜:“一轮明月照乾坤,茫茫人海并不深,日行千里身不动,两脚悬空赛仙神。”直到现在,工厂的玉雕工人在创新技术的同时,仍秉承着古人优良的玉雕技艺和先人勤劳智慧的品德。
翡翠的雕刻正是对传统玉雕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每一块完美的翡翠饰品都少不了工艺大师的精心打磨。
由于翡翠的颜色多样,并且在同一块翡翠上都可以有绿、黄、紫几种不同的颜色,因此俏色雕刻工艺在翡翠的雕刻上就显得游刃有余,这样就给工艺大师们提供了更大的设计空间。
俏色工艺有如神采之笔,化腐朽为神奇,将翡翠的材质美与玉雕技法的工艺美完美结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此外,像镂空、锁链这样的传统玉雕工艺在翡翠的雕琢中的运用也非常广泛。
翡翠的雕刻不仅仅是对传统的玉雕技术与工艺的继承,更是对中华人民勤劳、智慧、执着、进取的民族精神和强大而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自文明伊始,中国人崇玉与爱玉的民族情怀就已生根发芽。东方文明的智慧在翡翠上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值得我们珍爱。
16世纪,翡翠从缅甸传入中国,从那时起,翡翠就深深扎根于中国。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玉石之王——翡翠,相互渗透,相互升华,逐渐紧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在翡翠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当今21世纪,翡翠仍然卫冕着它玉石之王的皇冠,人们在欣赏翡翠时,不仅仅停留在它晶莹剔透、青翠欲滴的外表上,更注重的是它里面蕴含的文化灵魂——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