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产品东炜黄的产品荐文

定义需求优先级的四种方法 | 荐文 2018 #34

2018-08-25  本文已影响28人  东炜黄

以下是我在这周读到的一些好文章和一些有意思的内容,也许你也会喜欢。部分文章可能要爬上 梯子 才能打开 (:

🗞 荐文

《产品经理定义需求优先级的四种方法》

1998年,QQ 开始规划,1999 年 2 月 Beta 1,1999 年 5 月 Beta 2,1999 年 8 月 Beta 3。请排版本 Beta 1,只能实现 3 个特性:

1、卡通头像
2、不可窃听安全通讯
3、聊天室
4、很小的 .exe 文件
5、皮肤skin
6、速度超快 0.5 秒反应
7、聊天记录管理器
8、语音
9、视频
10、看谁在线上
11、传文件
12、QQ 表情

你会怎么排?其中一种答案是 1、3 和 10 优先。按照马化腾的话来解释:「.exe 小是结果,不是规划出来的,第一个版本想写成大也写不出。简而言之,10 秒内找到人聊,且头像有趣是最朴素的需求,还有一个是好友保存在服务器端,换电脑也可以恢复。」此例让我印象深刻,而关于这类需求优先级排序的题目,这篇文章作者的总结可谓精辟:需求可以分成基础型、期望型和兴奋型三种。可想而知,基础型需求是不可或缺的,期望型是用户希望得到的,兴奋型则是超出用户预期的,而且它们是动态变化的。

《Not all bugs are worth fixing and that's okay》

在一个追求「唯快不破」节奏的环境中,并不是所有的 Bug 都值得修复。因为 ① 有些 Bug 不修复也不会影响什么,特别是那些兼容老版本的几乎无收益可言的 Bug;② 越要清理干净 Bug,成本越高;③ 要平衡考虑修复 Bug 还是满足新需求(开发优先级问题)。

《Building a long tail of evergreen content》

做内容营销,要跟热点获得即时流量,更要做常青内容加持 SEO。这篇文章作者说,他们的长青内容占整体内容 40% 的流量。我很喜欢的一位长期写博客的作者 Seth Gordin,他写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常青类,即便你现在翻开他十年前写的博文,也不觉得过时。常青内容也需要拿出来炒冷饭,例如你关注一些微信公众号,作者会自动回复一些自己受欢迎的文章。

《Differences between Designing Native iOS Apps and Native Android Apps》

要做跨 iOS 和安卓的 App,要么足够跟随平台风格(更贴合用户习惯但成本也更高),要么折中寻求通用方案(例如 Instagram)。这篇文章就列举了两个平台设计风格的核心差异(主要是导航设计,例如,安卓手机一般有返回键,所以可以不用 iOS 那样在左上角添加返回按钮)。还是建议看看两个平台的人机交互指南。

iOS 和安卓的选择器对比

《为什么「道理都懂,然而执行力差」的现象如此普遍?》

如何提升?

对了,获得琉璃球这事儿是讲究生理基础的,二十几岁是最佳时机。

💡有意思

Photo by Samuel Zeller on Unsplash

🔋 小推荐

📖 读书摘抄

摘自《深度学习的艺术》: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觉得可以经常去思考以下四个问问题:

①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②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或者挑战?
③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且这些东西我通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④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地获得解答,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长期去探索的问题?


🗂 往期荐文可在 这里 翻阅。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BuildForever。
🖖 也欢迎加入「XX 产品有更新」微信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