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妈的后半生——养女不如儿和媳
文/默嫣 【原创】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王大妈独居多年,在她八十六岁的那个初夏,因脑溢血摔了一跤,终究没能撑过去,便与这个世界永远告别了。
01 改嫁又离婚
王大妈中年丧夫,后经人介绍,改嫁给同镇死了老婆有三个孩子的刘老汉,并生下一子取名志伟。
这刘老汉脾气暴躁,三天两头的不是打骂孩子就是打骂老婆。王大妈也不是特别隐忍的女人,儿子三岁后她越来越受不了刘老汉,就和他离了婚。当时她想要儿子,可刘老汉不给。后来经调解,刘老汉做出了让步:同意她每个月接儿子过去住几天。那一年,她四十三岁。
从那年开始,她便过起了清贫的独居生活。依靠在门口摆摊卖小吃维持生计,已出嫁的女儿每年会回来看她一两次,给她点儿小钱。
女儿是她和第一任丈夫生的,叫菊花。她改嫁那年,菊花已成年,在当时的缝纫社干点小活挣点儿生活费。菊花不喜欢母亲改嫁,所以母亲改嫁时她没随母亲住进刘家。后来亲戚给她介绍了个在附近一家国企里端铁饭碗儿的对象,就嫁了人。
王大妈离婚后,每个月都会接儿子过去住几天。她女儿可不喜欢这个小弟弟。每次回娘家只要看到这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在,菊花就会背着母亲欺负志伟,并威胁他不许告诉母亲。
志伟当时年纪小怕事,也就不敢告诉母亲。后来每次母亲过来接他,他都要确定姐姐不在他才过去住。
02 帮儿走正道
时间一天天过去,志伟上学了。虽然每个月就在母亲那里住几天,但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母亲都会时常去学校看望志伟给他送吃的,怕刘老汉家里孩子多儿子吃不饱,怕刘家同父异母的哥哥姐姐们欺负他。
刘老汉家孩子多收入低,志伟初中毕业是几个孩子中学历最高的。为减轻家里负担,志伟随发小在外面干起了临时工。
王大妈看着儿子小小年纪不读书就在社会上乱混,心里很是担忧,她怕儿子不务正业,怕儿子误入歧途。便四处托人帮儿子找个出路。花了几个月时间,终于给儿子找了个厨师培训班,希望他能学会一技之长,将来能有一口饭吃。
志伟也听话,母亲给报了名后,他便认真的学起了这门手艺。因为技术好,被推荐到一家县属企业的餐饮部工作,专门接待重要领导和大客户就餐。
后来,志伟边工作边学习边晋级,拿到了特级厨师证,工作上越来越出色,人也越来越帅。三十岁那年,娶上了媳妇儿成了家,母亲这才心安了下来。
03 离不开老窝
志伟结婚后就没再让母亲摆摊儿了。每个月领了工资便会回家给老爸老妈两边各买点东西拿点儿钱。只是还没等到孙子出生,刘老汉就得肺病去世了。
志伟没了父亲,想到母亲也年岁已高,就在儿子出生后把老母亲接到了自己家,一来可以让她帮忙带带孩子,二来生活上对她也方便照顾。
可王大妈在自己家里待惯了,不习惯单位里的生活。把孙子带到上幼儿园的年纪后,她就闹着要回自己的窝,说小镇上有她的老邻居老姐妹们,她和她们在一起更快乐。
志伟不愿为难母亲,正好岳母退休了,可以帮忙接送孩子上幼儿园,就答应了母亲,送她回了家。
王大妈又恢复了自由自在的独居生活,每天和老姐妹们拉拉家常唠唠嗑,初一十五逛逛寺庙拜拜佛,日子过得还算快活。
04 做人要知足
七十多的人一个人住,儿子一直不放心。所以,每个周末,志伟都会带上妻儿去看望母亲。
母亲的老邻居周婶看见了,总爱夸几句:“看你这儿子儿媳多懂事多孝顺呀!比你家菊花强多了!菊花一年都难得回来看你一回,住得也不远,好像忘了有你这个老娘似的。”
王大妈说:“人家忙,孩子正上高中准备考大学,抽不开身。”
“什么抽不开身呀?那就是借口,住这么近回来看看你半天时间都够了,我说那就是不想回来看你!还有你那个女婿,除了结婚那天我看到过,这么多年我就没再看到他踏过你这老太婆的门。”周婶继续道。
“女婿每天要上班,休假要去看他老娘。咱也不指望他来看我,咱有儿子儿媳看就够了。做人不能贪心,有人管就知足了,你说是吧大妹子?”王大妈说完,豁然开朗的一笑。
05 养儿应防老
志伟小时候被姐姐欺负的事,他至今还有些记忆。不过,他也不计较,在长大后和姐姐有过的两次碰面中,她感受到姐姐对他客气了些,想到姐姐当时可能也是年轻不懂事才那样对他的,所以,他选择原谅。
对于姐姐难得回家看母亲这事,志伟猜测可能因为姐姐没有工作,在家当全职妈妈没家庭地位,所以不方便回来看母亲,也可能真的是照顾外甥女读书抽不出时间。
他想起了两句话,一句是: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另一句是:养儿防老。
可能她真把自己当泼出去的水了,那就随她吧。我是儿子,理应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
志伟一直很感慨母亲对他的付出,他常对媳妇儿说:“我这辈子多亏我妈,我爸从来就不多管孩子的。要不是我妈,我现在在哪儿都不知道,有可能会象我那两个发小一样误入歧途蹲进大牢也说不准。”
所以,媳妇儿受他的影响,对婆婆也很孝顺。如果志伟周末没空,她就会自己炖了汤,装进保温桶,给婆婆送去。
06 地震遭垮塌
十年后,发生了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志伟在通信恢复后联系上妻儿,知道他们母子都安全后,急忙回镇上看望老母亲。
赶到的时候,发现母亲的老房子被震塌了,他焦急的在门口喊了几声没人应,后来有人告诉他:你妈腿砸伤了,被你小姨妈和姨父接到他们家去了。
志伟找到小姨家,母亲果然在那里,听姨父说只受了皮肉之伤,还好没伤到骨头。志伟一阵道谢之后,就把母亲接了回去和自己一家人住在帐篷里,因为自己家的房子也受损了,当时余震不断暂时不能住在屋里。
过了几天,才接到姐姐打电话问母亲的情况。志伟告诉姐姐:“妈房子塌了,人没事儿,已接到我这儿,你放心!”
住帐篷的那些天,太阳特别毒辣,志伟每天除了要背母亲去看医生敷药治腿,还要背母亲到公厕旁,让妻子帮扶母亲上好几次厕所。
母亲腿好后,和他们住了半个月,又开始想念她的老姐妹们了。
志伟知道母亲在这里待不住,便回去给她租了一套一居室的廉租房。那里面老年朋友多,离她常去的寺庙也近,屋里水电气三通,比她之前的老房子方便多了,母亲开心的住了下来。
07 不用,我能行
志伟把母亲住进廉租房的事在电话里通知了姐姐,告诉她母亲的新地址,并提醒她,要是回来看妈记得离开时带一把钥匙在身上,方便下次回来进门,因为母亲听力越来越差,在外面叫门她不一定听得见。
姐姐答应了。不久就回去看了一次母亲。听母亲说当天她是早上去的,中午给她做了顿饭,吃完饭就走了,还是一个人。
志伟对母亲说:“别管几个人,只要她来看你就好。”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大妈随着年龄的增长,背越来越驼,个子越来越矮小,腿脚越来越不灵活,不过生活还算能自理。
志伟提了好几次请个保姆照顾她,她都拒绝说:不用不用我能行!
儿子知道母亲一是怕他花钱,二是不习惯有人伺候,所以没再坚持。
08 天有不测风云
在她八十六岁生日后,四月的一个周末,志伟提着煲好的乌鸡汤前去看望母亲。门一开,他叫了一声:“妈,我回来了。”
没人应,客厅也没人。志伟查看了卧室和卫生间都没人,再到厨房,才发现母亲倒在地上,地板积了一滩水,浸湿了她的衣服。
志伟慌忙抱起母亲,边往客厅走边喊:“妈,你怎么了?妈,你醒醒呀!”
母亲一直没反应。
志伟把母亲放在沙发上,摸了摸她的鼻子和脸。鼻子还有呼吸,脸有点凉。志伟刚要打电话给120,母亲醒了:“我没事,早上……摔了一跤。”
见母亲醒过来,志伟给妻子打了电话让她马上过来。然后去房间拿出母亲的外套,边帮她换上边说:“妈你怎么样?有感觉哪里不舒吗?我马上送你去医院。”
母亲还是说没事儿,不同意送医院,说想上厕所。志伟扶着她进了厕所,发现母亲老半天脱不了裤子,便帮她脱下,这时他才发现母亲已大便失禁,拉了一裤子。
妻子过来还需要时间,志伟等不及,自己用热水给母亲洗了身子,换好了裤子。
09 女儿永远都忙
妻子赶来后,和志伟一起把母亲送进了医院。医生检查说是脑溢血,得住院。
志伟这才想起给姐姐打电话。姐姐说这两天有事过不来,得大后天才有空。
“没事儿,你有事就忙你的吧,我就通知你一下妈住院的事,你有空就来看看,没空就算了。”志伟没好气的说。
给妈办理了住院,因为第二天要上班,晚上志伟回去了,留下开便利店的妻子照顾母亲。第二天傍晚一下班,志伟又开车过来陪护,让妻子在车里睡会儿。
坚持两天后,姐姐来了,对志伟媳妇儿说:“我只有一天时间,家里孙子没人带,明天就得回去,所以只有辛苦你们了。我带了两千块钱过来,医药费先应付着。不够再给我打电话。”
妻子回家把情况告诉了志伟。志伟说:“算了,照顾妈妈的事靠不了她就不靠了,就当妈只养了我一个吧。你好好休息休息,明天早点过去。”
10 医生尽力了
菊花在病房真就待了一天就走了。志伟要上班,每天为婆婆端屎端尿翻身拿药的事就落在妻子身上。白天还有探望的亲戚偶尔帮忙挂挂水,夜里就她一个人照应,得时刻观察病人情况,根本睡不了多少觉。
治了一星期,没什么起色,母亲说话一阵一阵的已神志不清,记忆力也迅速下降,后面连儿子媳妇都不认识了,全叫成孙子的名字。
医生说治不好了,他们已经尽力了,让他们把老人接回家,做好料理后事的准备。
志伟想把母亲接到自己家照顾,打算在她生命的最后阶段给她做些她爱吃爱喝的。可母亲用微弱的声音吃力的拒绝道:“不……去,回……我屋。”
志伟忍不住眼睛湿润了,背过身子,转脸对妻子说:“妈不是不想去,她是知道自己要走了,不想死在我们家里,她到现在还在为我考虑……”他声音哽咽,强忍住泪水,然后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便给姐姐打电话转告了医生的话。
11 养女不如儿和媳
打完电话,办理了出院手续,便把母亲接回了廉租房。
没别的人照顾,志伟让妻子继续暂停营业照顾母亲。
媳妇儿每天给婆婆煲汤,熬粥,喂食,可是老人已经吃不了多少了。长时间在床上吃喝拉撒,老人长了褥疮。
每换一次尿不湿,媳妇儿都得给婆婆擦洗一遍,再擦药膏和扑一层爽身粉,每翻一次身,都累得她冒一身的汗。
志伟还是每天傍晚下班就过来一起照顾母亲。
姐姐接到弟弟电话后的第三天来了一趟,这回带了女儿一起过来,估计是为了让女儿见姥姥最后一面。
她们试着和床上的老人说话,可老人已经不认识她们了,微睁着眼,目光呆滞,不知道她们在说什么。
“看样子还有几天。”姐姐对弟媳妇儿说。
弟媳妇儿知道姐姐的意思,她是过来看老娘是要走了还早。
待了半天,吃过午饭,两母女又回去了。临走菊花给弟弟打了个电话,意思就是妈走了通知她。
12 女婿仍没有来
三天后,也是四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志伟到了母亲那里,刚在床边坐下,母亲就咽了气。
志伟这时候没有哭,看母亲这段时间躺床上遭的罪,觉得走了也好,不用再受苦了。
他拿起电话拨了姐姐的号码。
姐姐在电话里说:“弟弟你看这样行不:不用通知亲戚,不用办葬礼,就咱姐弟悄悄联系火葬场把她烧了算了?”
志伟说:“那哪行呢?妈把我们养大不容易,她走了我们也应该让她走好。你的想法,姨妈舅舅他们几个亲姊妹也不会同意,还有妈生前要好的那些老姐妹儿将来知道了也会怪我们。你怕麻烦我不怕麻烦,一切我来操办,你们一家人来人就行。”
葬礼第二天举行的。姐姐一家还是只来了母女俩。那个志伟的姐夫,那个老人的女婿还是没有来。
都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都说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可在王大妈家里,女儿成了泼出去的水,儿子媳妇儿成了贴心小棉袄。
百善孝为先。
志伟和他媳妇儿被街坊邻居们传为孝敬老人的佳话,他们对老人的关爱和孝顺也为儿子树立了榜样。
我们常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清明将至,若父母健在,是一种幸福,请回家多陪陪他们。若父母不在,请记得去看看他们。
【真实故事改编,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