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2018《教育》专题新月刊备选

浙江高考选考新动向——

2018-11-15  本文已影响4人  四季_ecd7

浙江高考选考——昨天,他们说:如果你是学霸,那就选物理

                             今天,他们说:如果你是学渣,那就选物理

01

2019届学生的学考、选考刚落下帷幕,出乎意料,选考物理的学生都按耐不住兴奋,不是试题很简单,都会做。而是,这一届,全省“物理保障机制”必定要实施。

“按这个保障机制的规则来赋分就是这次考试中选物理的考生最低也能赋到73分左右。”

当陈明明眉飞色舞地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还不信:咋会有这等好事!

02

陈明明是2020届的考生,现在在读高二。但他选考的科目都已经定了。他选的是物理、生物、技术。

我还曾建议他放掉物理。

陈明明就读的学校属于市里的二流高中,选了物理,他就是要与省一级重点学校的学生比拼,但要是选了政治或者历史或者地理,他就是与三流学校的学生比拼,结果可想而知。

赋分规则明摆着在那里:

它看的是你在“队伍”里所处的百分位,与实际得分多少没有关系。比如,一个人只考了60分,但他要是在他所处的“队伍”里排在7%-10%之间,那他赋分就能拿到91分。

通俗地讲这个规则就是“高个之中拔高个、矮个之中拔高个。”

二流学校的学生如果与三流学校的学生排队,胜出几率大,反之,与一流学校的学生排队,只能当“分母”垫底。

陈明明妈妈对我的分析和建议很不以为然,她说:你们当老师的怎么都说不要选物理、不要选化学。明明他们学校开了5、6次有关选考选什么科目的会——

“职业生涯规划和高中学业指导”

“7选3高考方案简介”

“整体规划和兴趣爱好相结合”

……

说来说去就是一个意思:第一不要选物理;第二不要选化学。

到后来,管教学的领导更直接:如果不是读985、211学校的料,不选物理、不选化学对填志愿没什么影响。而我们这种层次的学校考上985、211的也没有几个。

以前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班主任、学校领导都巴不得你不选物理和化学。

陈明明妈妈叹了一口气:唉,我文化不高,真不懂哪个是对的。

谁懂呢?

这大概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懂——学校要的是上线率,考政治、考历史什么的对二流学校的学生来说容易赋得高分,那学生的高考总分就上来了,对学校来讲上线率就高了,那就是学校的名气啊!一个刚带完高三的班主任一语道破玄机。

他说:比如我带(2018届)的这个班级,全班都是选考政治和化学的,另一门各不一样,采用走班形式。最后学生的赋分成绩是:政治——班平均分91.7、化学——班平均分74.2。

哪个有利于上线?明摆在那里。

“光有喜欢是不行的。”选考物理的一个2018届的学生看着物理的赋分成绩在朋友圈里这样说。

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现在高考选考怎么选与兴趣爱好已经没有多大关系,它渐渐地演变成了一场博弈。一场家长、学校和高考制度之间的博弈。而引发博弈的是赋分规则。

03

来来来,再来“科普”一下物理保障机制是怎么个玩法:去年11月份,鉴于浙江高考选考物理的考生急剧下降,省里有关部门出了个文件:“建立选考科目保障机制”,物理的保障数量是6.5万。也就是说物理选考人数如果少于6.5万,以6.5万为基数赋分。

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某次只有650个学生选考物理,按“物理保障机制”规则物理选考赋分也是要按6.5万的保障人数来计算,如此一来,这650个人都在1%内,由赋分规则前1%得满分算,那么人人都是满分。

当然,这只是“假设”,实际上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只有650人选考物理这种情况的。

但是,我还是好奇,这6.5万保障基数究竟是怎么样确定下来的呢?

专家们可不是瞎胡闹的,依据是:

“物理保障数量按高校授理学、工学学位专业近五年在我省高考录取考生的平均人数确定。按高校统计2013-2017年授理学、工学学位专业在我省高考录取考生人数,物理科目保障数量为6.5万。”

这个,有点复杂,我农村大婶看不懂。

不懂也没有关系,我们只关心会不会出现“人人得满分”之类的皆大欢喜的好事。

浙江近几年高考人数和选考物理人数是这样的:

全省高考人数还是挺稳定的,按30万计算,就算选考物理的人数在下降,哪怕以后每年都只有20%左右的考生选考物理,真实的人数大致在6万左右,那设定6.5万人数为保障机制,还是相当合理的。

这个物理保障基数完美地解决了引起学霸家长们愤怒的物理科目是“高个之中拔高个”的弊端,当然这个保障基数也应该不会出现“矮个之中拔高个”的现象吧。专家们还是慎密周到的,哈哈,我们大可不必操心。

所以,这个物理保障机制一公布,就引得媒体一片叫好——

“选考保障”让考生可以大胆选物理(2018-6-8  工人日报)

浙江高考改革:建立选考科目保障机制 引导选考物理(2017-11-29  华夏经纬网)

“物理保障机制”是针对“物理遇冷”这种情况及时做出的相应的优化,是一种未雨绸缪,有望推动高考改革从试点走向完善。

……

但是,且慢,事实总是给某些人“啪啪”打脸:有心人根据今年高三历次各地、市联考人数统计出2019届全省选考物理的人数在3.2-3.7万之间,这个数据目前尽管还只是民间统计,但大致不会有大的出入。我们姑且也算算玩玩:就按3.7万算,3.7/6.5=56.9%,这样一来就算是最后一名,等级赋分也能拿到70分。

我有点相信了,陈明明的话不是空穴来风。这次选考物理的就算是倒数第一名也能赋分70分以上,是真的有“这等好事”哟。

别小看只比70分多一点点,对于金字塔中下部分的学生来说,高考赋分70分就是他们的梦想。而现在这个“梦想”居然不费吹灰之力就落到自己头上,除了暗地里窃喜外只想烧高香拜佛去呢。

04

陈明明很自信地对我说:我明年选考赋分最有把握的就是物理了。2020届选考物理的人数与2019届差不多,肯定要启动“物理保障机制”。选物理,保底分数都能在70分以上。

没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

刚毕业的2018届学生离校的那一刻在黑板上语重心长地留言:学弟学妹们,千万不要选物理、千万不要选化学。

现在还奋战在一线的2019届学生对学弟学妹们说:如果什么功课都不好,一定要选一门“物理”。

这几天,陈明明很纠结,他想把生物换成化学。他听人说2020届选考化学的人数也是呈断崖式的下降,启动类似的“化学保障机制”的可能性极大,就是还不知道这个“保底人数”到底是多少?

我呆如木鸡,说不出话来。

                                                                (图片选自小林漫画)

高考选考的这场博弈和投机情绪已经从家长、学校这边不可避免地蔓延到学生身上了。

少年的“投机之心”已是蠢蠢欲动。

北大考试院院长秦春华曾直言浙江的高考让他“嗅到了另外一丝可能的危险味道”,大概是这样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