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日记6: 清理想法比清理物品更重要
喜欢清理,让我喜欢结交有同样理念和价值观的人,认识A就是源于此。让我真正想结识她的起因是看到她将珍藏多年的野生灵芝分享在群里、给所需要的人。一个人可以将如此珍贵养生的好东西都能清理掉,可见其境界和修为到已经到了一定的境界。我与她就这样在一次共同参加的活动中见面了。
当我由衷地对她能舍掉灵芝表达倾佩之情的时候,她却对我说:“已经给了别人。”我有些犯懵,赶紧解释:“我并不需要。只是觉得能把这样的东西都能舍掉的,那一定到了很高的境界,所以我一定要认识一下。”我想正是这后一句话,又让她对我有了顾忌,才有了后面她的举动。
“没有啦,那位需要的人还是给了一些钱的。”她怯怯地说着。
我又是一愣,不知道她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只以为她太谦虚诚恳了。
“我的父亲刚做了一个大手术,身体有些虚。”原来那位取了这灵芝的人就在身旁,他接过话解释道,神态里显出一丝不是迫不得已、自己也不会拿的窘迫。
一舍一得,舍掉的人轻松,得到的人欢喜,不该是这样的结果吗?怎么舍掉的人觉得是在贱卖、得到的人却像欠了人情债一样的负重呢?难道这就是为什么她在群里放了那么多要舍掉的好东西,却迟迟没有人回应的原因吗?那时我还以为是需要的人私信给她,但直到到了现场看到她拿出那些物品,还在问谁需要的时候,才知道是真的没有人回应。
此时,聚会的人已经有人离开了、快要散场了,她拿出一个儿童智力玩具问谁需要,我因为离她近、又和她在一起聊,为了不使她冷场,便凑热闹开玩笑地应和道:“我需要!”
谁知,听到我的回答,她本能地把拿着东西伸出展示的手往回缩了回来,又是怯怯地说:“这是给小朋友玩的。”
听到我的回应声,有几个需要的年轻的妈妈们已经靠近在她的身边了,我也就远远地离开了。
这样近距离地与一个奉行断舍离、和自己有同样价值观的人交往的过程,让我能够跳出自己,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清晰一个人断舍离的过程:
第一步:淘汰。主要是清理掉已经坏掉、不用的物品,如过期的食品、破了的衣服、不能用的工具等。所以,这一步清理最容易,直接扔进垃圾桶即可。不能做到的原因也很容易找到:懒惰。懒惰又分太闲或太忙的懒惰。太闲的懒惰容易理解,太忙的懒惰则是指那些如机器一样沿着单一固定的轨道生活的人,无暇分心做与这轨道不同的事。
第二步:捐赠。主要是清理掉还能用的物品,包括穿小的衣物、用了几次不再用的工具等。因为购买时价值不是很高,所以直接捐赠出去,也不觉得亏:捐赠给亲友,还能念你的好——换得人情;捐赠给慈善机构,还获得一个好名声。虽然是捐赠,但其实还想以其还有的价值换得相应的价值。若有此心念,那就不是捐赠,而是“换”,只是换得的不是物品而已。
第三步:施舍。主要是清理掉贵重物品,如本文提到的灵芝这些花费了大钱购买、但已经无用的物品。这种物品无论怎样处理,因为都不能得到原来购买时的花费,所以主人都觉得亏,如同施舍一样,就像A的心理一样。虽然已经到了能够清理掉这些贵重物品的阶段了,但若是想法还是第一步的想法,思维模式没有任何的改变,依然还是在为了处理物品而清理的阶段,本质上没有什么改变,还是从属于物、受制于物的价值,没有做到物的主人。
由此可以看出,这三步都在同一个阶段——清洁,能做的也就是一个称职的清洁工。
第四步:放弃。主要是放弃一切无用的东西,如无用的物品,无用的社交活动、无用的情绪等。这个时候的清理,因为开始审视自己内心真正所需要的,因此步入了清理的第二阶段:以我为主、物为我所用的阶段。凡是达到这个阶段的人,由于认识到了自己所真正需要的,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以及个人事业上,都开始发生了改变,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空:家里的空间变大,工作环境变好,个人工作效率提高而轻松,心情很明显愉快的时间增多,生活变得简单、质感、美好。那个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正是就是在这个阶段,凭着洗厕所成功翻身的,但他之所以用“扫除道”而不用“洗厕所”来阐述他的成功之道,正是因为前一个蕴含了一个人的人生观的改变,而后一个不过是一个卫生习惯而已。
做到第四步时,犹如一个减肥成功的人,才开始体悟到时空的无限广大,更加珍惜这让自己变得轻盈自在的减重之道,而不是变得轻的身体,这才开始进入了第五步。
第五步:轻欲重需。之所以说这是第五步,因为没有经过上述四个过程,是不可能做走到这一步的。因为此时,无论是外在的有形的空间,还是内在无形的空间,都已经被清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了,甚至已经到了空无一物的地步了,到了需要购买东西的时候了。由于经历了前几个过程,自然在选择物品的时候,慎而又慎,既然是要少,一定是集各种功能于一身的;既然是简,一定是非需不可的;既然是自己需要,一定是适合自己的,而不管他人的评价、市场的价值......
由于花费的都是生活所必需的,因而节省下来了银子、时间,经济变得富裕而人有了自信,时间变得充裕而人有了自由,一个人不再是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碌,而是因为热爱生活而热爱生命——健康的饮食,积极的思维,热爱的工作和事业,以及热爱的亲友......
进入到这个重生的阶段,很多人因为开启了生命的能量,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给身边的人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积极的影响和改变,从而在人们眼里获得了成功,如不起眼的日本家庭主妇们山下英子写出了畅销书《断舍离》、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等。
其实在我国最早开启这一篇章的就是弘一法师,也是著名《送别》词曲原作者李叔同先生,他写的《人生没有什么可放下》的一书,真实地记录了他的断舍离的过程。只是因为他皈依成佛,让人误以为只有成为佛教徒才能真正地放下。
认识到了清理所蕴含之道,以及见识了A践行断舍离的过程,让我清晰地看到:清理想法比清理物品更重要。懂得清理之道比养成清理习惯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