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语言才能表达清晰?你不知道写作基本功|《麦肯锡教我的写作
写作是一个人发展的最基本能力。且不说躲不了的工作总结,演讲要写演讲稿,做视频得写脚本,就是平时的工作邮件也考验写作能力。
如果你也有过如下困扰,这本关于写作的经典书籍一定能帮到你。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把 PPT 的标题写上,脑袋就一片空白了?通宵达旦整出一篇数据详实、案例充足的报告,上司却说你没观点、没重点;汇报刚讲5页,就感觉老板有点不耐烦了,讲到8页,就被老板打断,让你直接说结论。那到底什么样的文案才能让老板满意呢?
这本书就能帮助我们从商务文案的语言组织、结构设计、解决问题、提高说服力这四个方面来全面提高文案质量。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写作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组织语言,而组织语言表达的目的就是传递信息。所以作者认为,写作的基本功有两个,首先明确“信息”和“主题”;其次熟练运用一些表达技巧,让文章清晰、流畅。下面就逐一介绍下。
01 信息和主题
根据作者的定义,信息就是清楚地表现出主语和谓语关系的句子,这是构成文章的零部件。作者还认为,信息可以分成三类:记述信息、评价信息和规范信息。
首先,所谓的记述信息就是不参杂任何评价,只记述事物的真实情况。比如“公司今年的销售额是20亿”,虽然你可能觉得20亿的销售额本身就代表“好”这个评价信息了。但由于我们不知道说话者所在公司的规模,也不知道历史数据,所以20亿到底是好还是坏,其实是不清楚的。比如像亚马逊、谷歌和苹果这样规模的公司,20亿的规模就很差了。再比如,公司去年销售额是40亿,那今年的20亿规模同样是坏消息。所以,从标准的记述信息中,看不出好坏评价。要评价好坏就需要第二类信息,评价信息。
其次,评价信息,虽然它也是对事物状态的描述,但是需要加入主观判断。告诉读者或者听众,你认为这条信息代表的是好还是坏。拿上边的20亿举个例子,如果表述是这样的“公司今年的销售额高达20亿”,这就是带有“好”这个判断的评价信息。相反,如果说成“公司今年的销售额只有区区的20亿”,这就明显在说一个坏消息。
再比如,电脑高手给小白推荐电脑时,说了一堆技术参数(记述信息),小白还是不知道对方想表达什么意思,他想听到就是大神告诉他,这款电脑“好不好”。从专业的角度看,记述信息本身确实能体现“好、坏”,因为懂行人心里有一套公认的评判标准。但是没有背景信息的小白,需要一个评价信息才能理解对方表达的真正意图。
通过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区分信息类型以及选择对应的表达方式,对于传递明确的信息有多关键。
第三,规范信息,它说的是事物应该有的状态或者人应该采取的行动。拿上面推荐电脑的例子来说,大神给了小白评一个电脑“好”或者“坏”价信息还不够,他应该说清楚小白该怎么做。按照这个逻辑,接下来的沟通应该是这样的“A款电脑虽然性能强,但是不适合你,它是高端的游戏本。针对你轻度办公的需求,建议你选性价比高的B款”。
这就是规范信息的作用。明确应该采取的行动,或者指明事物应该有的状态。到此,信息的三种分类就介绍完了。
最后,聊聊主题这个概念。概念不是信息,因为它不是句子,它通常是一个名词短语,作用是给信息限定一个范围,给读者一个心理预期,接下来的内容是围绕什么展开的。例如“关于本产品的优越性”,“竞争对手分析”等就是主题。
它就像一个容器,比如衣柜,里面只用来存放衣物,你不能把食物或者花草一类的东西放进去。文章的主题也一样,它就是信息的容器,限定了信息的范围。
主题一定要有并且要非常明确。只有主题和信息合理的搭配,才能大大提高读者的理解程度。
02 表达技巧
1. 在三类信息运用上,要灵活搭配才能收到好效果。
在跟有行业背景的人聊天时,可以只提供记述信息,至于好坏可以让对方自己判断。免得妄加评论,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再或者,作为工作汇报时,如果你的资历比较浅,在用规范性信息时就要多加注意。因为很容易引起听众的反感,心想“你是谁啊,对行动方案指手画脚”。
当然事情都有两面性,如果在看似不适合使用规范信息,或者评价信息时,如果你能“语出惊人”(不是雷人哈!),就能快速提升你影响力和大家对你的认可度。这其中尺度的拿捏,就需要在实战中总结了。
2. 在句子结构上,最好使用主谓语明确并且是主动语态的句子。
我们看作者这条建议可能觉得怪怪的,因为我们平时表达的时候,多数情况就是这样的。为什么作者要拿出来强调呢?
这就要从作者身处的环境和使用的语言说起。本书的作者是日本人,而日语在表达中,习惯省略主语。所以他才会在这本书中重点强调主谓语应该明确。
读到这也给了我一个启发,读一本书,不要孤立的只看书中的内容。有时候应该跳出书本,了解一下作者本人,看看他写书时所处的环境和时代。有了这个视角,你看到的书就更立体了,同时也有机会更深刻的理解书中的内容。比如,你可能发现书中的内容,因为作者的认知水平限制,存在不完善的部分;又或者,书中的部分内容明显有时代的烙印,当时合理的论断,却不能“拿来主义”用到现在。
3. 在句子的连接上,选择正确的逻辑连接词。
因为逻辑通顺的文章,才能让人读起来不费劲,才能读得畅快,进而才有机会影响别人。不要小看如:因为、所以、假如、而且、以及等等这些连词,它们就是文章通顺的灵魂,有了这些词,读者才能清楚的知道信息之间的前后关系。这些关系包括:并列、对比、追加、条件、因果、假设、转折、选择、归结等等。
其实在写作过程中,思考用什么逻辑连接词,就是一种逻辑思考。只有自己想清楚了,并且选对了连词,读者才能不费劲的接收我们要传递的信息。
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没有人愿意浪费自己的时间,琢磨你的不知所云的内容。
4. 表达要具体,不抽象。
我们在各种场合都听过类似的说法,“我们应该强化人才培养体系”。接收到类似信息人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行动。如何强化?人才培养体系指的是什么?类似的表达还有,多样化、确立、推动、调整、督促等等。这些都是听力来好听,但没有实际意义。清楚的表达应该是这样的,“今年第三季度,我们计划通过两周一次的职业技能培训,目标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10%”。有期限,有周期,主题明确,目标清晰。这样的信息,不管是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能很清楚的知道该怎么参与其中。
此外,明确的信息还能唤起情绪和感情。对比如下两个句子感受一下。“一名员工在团建时受伤了”;“某某员工在上周末的篮球比赛中拉伤了韧带,本周来不了办公室,只能在家办公了。” 通过类似具体的信息,听者很容跟着你的描述进入情景,唤起他们或同情或幸灾乐祸的情绪。
总结:
到此,如何组织语言的技巧就分享完了。这部分主要围绕句子或者句子之间,这个微观尺度出发,分享了作者的经验。下篇文章我们聊聊如何谋篇布局,从宏观的角度思考,如何将文章写的精彩。期待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