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青春

一
一九九三年的夏天,那年我们都才二十一岁,在三千里浩荡汉江边上的小城里一个师范专科学校读书。那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我和一个来自旬阳的小伙在同一个班级学数学,这个班当时有一个牛逼的名字叫"安大数学系九一级"。你莫小看这个学校,虽然它没有现在花里胡哨的所谓大学一本二本的叫法,但在二十八年前,我们所考上的这所学校也都连很多渴望上大学的农村人望尘莫及了,因为那个年代大学还没有扩招,是真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你想,当时一个偌大的汉阴县,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有近一千多,而能经过流火的盛夏七月考验的,最后能榜上有名的也只有四五十个人。我们能从各县高中考入同一所学校,既是各自综合实力和意志的考验,也是幸运和缘分之神的青睐。
我来自月河边,凤凰山脚下的汉阴,现在时髦的名字叫"三沈故里",他来自汉江边,巴山腹地的旬阳。他的老家在蜀河,现在据说已被评为省级旅游文化古镇,小有名气。而我们汉阴因为挖掘出了"三沈"这一张厚重的历史文化名片,现在是名噪天下。我们两人在学校一个周后才认识,被分在同一个班级,都来自农村,都质朴青涩内敛,没有那些来自城里学生的张扬开放外向,所以我们也就渐渐地相互关注吸引,越走越近了。
一次课余之时,我见他正在座位上不停地写写划划,桌子上随意摆满了一些毛笔和调色盘,很投入认真的样子,走近就和他搭讪。他抬起头望望我一笑,脸有些消瘦,但显得挺精神,用他特有的旬阳方言对我说:"没事时啊!就喜欢画两笔,高中时就开始喜欢中国画。"开始我住在413,他住在407,宿舍相隔不远,一来二去,我们就渐渐熟悉起来,常在一起说话读书散步侃大山,成了关系紧密无话不谈的哥们。在一起时就常常谈及各自的爱好和家庭,又都来自农村,惺惺相惜,到了大学第二年就成了形影不离的知己。
一次我们互相谈到读书和文学,他喜欢读古龙的武侠,说起楚留香系列时常常口若悬河,眉飞色舞,妙语连珠,同学们给他起了个响当当的绰号:侃神。他最喜欢的作家是出生在和我们安康相邻的商洛丹凤县的贾平凹,此人号称"中国文坛独行侠,文坛鬼才"。他平时在学校省吃俭用的钱几乎全部用来买书,贾氏的散文集和小说集无一例外,对贾平凹的作品颇有研究和思考,常常有富有见地的评论文章发表在当时学校文学社的社刊《桥》上,让那些中文系的学生们大喊惊奇,刮目相看。去他的宿舍串门,他的床头几乎全是《平凡的世界》,《情感的历程》,《浮躁》,《贾平凹中短篇小说集》,《废都》等之类的书籍,简直就是满床狼藉。文学和读书是我们的共同爱好,我喜欢听音乐弹吉他,而他喜欢画画写文章,我们俩经常在一起就是一个色彩缤纷的艺术世界,从不寂寞,从不孤独。多少个熄灯后的夜晚,数学系四楼的楼道里总会有一些浪漫优美的吉他声在响起,青涩质朴的歌声在昏暗的灯光下萦绕,让夜不能寐的青春找到了抚慰和温暖 。我的床头几乎全是吉他,散文,诗歌,现代小说之类的书籍,常常在宿舍楼已经熄灯好久了,其他的舍友都早已游走在梦乡,我们的床头还燃着蜡烛,满室清晖,秉烛夜读,一本本书籍伴着我们走过了多少个安静的不眠之夜。
一个秋天的午后,那是在周末,我们相约去学校后面的文武山游玩。山林附近的农田闲着,四处的杂草丛生,失去了夏日里的生机,树叶也渐渐泛黄,在秋风的吹拂下摇摆不停。我们走到一个小山头,不高,就是一个丘陵,在一片枯草匍匐满地的地方坐下来。远处的太阳正从西边的山坳慢慢落下去,这是我们在那个时代所看到的一次最美丽的夕阳落日图。我们都屏住呼吸,静静地眺望日落西山的那一边。夕阳在天边发出万道绯红色的霞光,在它即将完全落下去之前,最后一次燃烧自己,把这炫目的图景纵情绽放。我们都被这幅美丽的景象给迷住了,直到从那边山头飞过的一只鸟凄凉的叫声才惊醒过来。此时,太阳已完全落下去了,一阵阵松涛传来,风从遥远的天边吹来,我们从草地上站起来,头顶飘下几片树叶,从树枝一路旋转飞奔,直到被苍茫的暮色吞没。他说,我们刚才所看到的就是一首奇妙的诗,我说,这也是一幅天然的图画和乐曲。我们异口同声地说,走吧,回去,今天不虚此行,都有了创作的素材。
多少个有月亮的晚上,学校宿舍楼的灯熄灭了,楼道安静下来了,打开窗户,我们坐在窗户外的晾衣杆上(钢筋水泥做的,牢固耐用,无安全隐患)畅想未来,放飞梦想,感悟青春。都曾经击掌誓言相约,一定要好好努力拼搏,不负此生,多年后相会在我们成家立业之时,愿我们此生无论到何时,都要互通来往相助,以蔚平生。那时,我们都才二十出头,真害怕毕业各奔东西后老死不相往来。此时,我有点流泪,我们没有违背初心,曾经的誓言,因为毕业二十五年后我们依然在互相牵挂联系,虽然人已到中年,鬓发各已苍,世事两茫茫。

二
一九九三年盛夏六月,学校刚放暑假,宿舍楼道里人影幢幢,来往穿梭不停,人声嘈杂,同学们都在整理回家的行李物品,忙的不亦乐乎。我和他决定直接从学校出发去南方福建游学考察,搞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当时国家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海经商外出打工已成潮流,连当时学校的老师都在校园里摆起了书摊和早点摊,日常校园总是很热闹。我们在放暑假前就已决定好了要乘这个中国潮去看看,闯闯,感受一下南方的改革大潮。我拿着父亲给我寄来的最后一个月生活费三十元,他筹集了两百元,我就从学校出发步行直奔火车站。
那个夏天阳光灿烂,万里无云。我们在站前广场附近的小餐馆里囫囵吞下一碗刀削面,买了十包月亮牌的方便面塞在背包里,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登上了东去汉口的绿皮火车。我们的对面是一个中年女子,一看就是个老江湖,手臂上有蝴蝶刺青,一脸的市侩气息。我们没有说话,车窗外的风景随着有节奏的车轮声向远方奔去,车内卖饮料、啤酒、矿泉水的小车来来去去,一种慵懒的气氛在车厢内弥漫。想到我们要去遥远的南方流浪,一个充满无限精彩的未来在前方等着我们,都显得很兴奋的样子。我和旁边的一个中年男人谈了起来,而他拿出了纸和笔就俯在桌子上写个不停。
载着我们的列车不知向东奔跑了多久,车窗外的天色就渐渐地暗了下来。车内的乘客们有的开始准备吃晚餐了,调皮不听话的小孩子的哭声、母亲的呵护声、年轻人的说笑声、兜售瓜果饮料的叫卖声混合在一起,在九十年代的绿皮火车里融合成一幅温馨平淡的画面,只是时光飞逝,物是人非,那画面早已飘散在历史的天空,成了我现在奢侈的回忆。列车继续向东,夜色更深了,不知何时车厢里终于完全安静了,我们就在半睡半醒之间渡过了这个浪漫轻松的青春之夜。当我们完全清醒过来,窗前一片光明,列车早已奔驰在广袤无垠的江汉平原上,过了十堰、襄樊(现叫襄阳)、随州、密云、这趟列车的终点站汉口就在不远的前方了。
那时的列车速度慢,马不停蹄地奔驰了十几个小时在第二天中午十一点左右才到达汉口,武汉三镇之一,商业集中区域。起身下车时,对面的那个女江湖早已不见,我们收拾好行李就随着人流走出了站口。在站口附近的地摊买了一幅武汉地图,我们在上面急切地寻找武汉长江大桥的位置,确定好路线后就沿着地图所指方向步行出发了。他边走边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在这湖北地界了,离家一千多里地了,不要轻易和陌生人搭腔说话,免得惹是生非啊!"一辆辆的电车,三三两两的人群从我们身边走过,城市的滚滚洪流淹没了我们,太阳依然不饶人地早起迟落,感觉到整个世界都在沸腾。
穿过艳阳下来往的车流,我们顺着手中的地图终于来到了武汉长江大桥边,我的心中不自觉地回响着毛泽东的诗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裕。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他说,我们终于登上了长江大桥,应该全程步行通过,好好感受下这个大桥雄伟壮观的气势,也慢慢近距离体验一下烟波浩渺的万里长江的壮丽风采。两个年轻人背着背包,拿着地图,在夏日阳光的照射下漫步在首尾都不见的长江大桥上,我们情不自禁地唱出了耳熟能详的歌曲《长江之歌》,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我是第二次经过长江,他是第一次,比我显得更激动,都忘记了头顶火辣辣烈日的炙烤。只见那宽阔的江面上船只不停往来,汽笛声声,略显浑浊的江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站在大桥中段,我们停了一会儿,稳定下激动的情绪,我们缓过神来,大声感叹道:"万里长江,我们终于来了!"
经历四十多分钟,我们终于走完了大桥全程,来到了桥头位于武汉三镇之一文化区武昌蛇山下的一个小餐馆里,提前准备好的方便面在火车上全吃完了,肚子早都饿了。一个身材丰满,肤色黝黑的服务员给我们端来饭菜,两瓶啤酒,在一旁的像是父子的两个人点了一桌菜,也正吃地津津津津有味,旁若无人的样子。我们就在心里犯嘀咕:就两人还点这么多菜,这大城市有钱人真他妈会摆阔啊!相比之下,我们就显得寒酸多了。吃完饭,我们在长江边望了望,他说我们坐轮渡去江那边的汉正街逛逛,也去看看汉江和长江的汇合之处是啥样子。
一阵悠长浑厚的汽笛声响起,从武昌前往汉口的轮船拉着我们向江那边驶去。一阵江风吹乱了我的发丝(那时代我们的头发留的较长),他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站着打瞌睡(在火车上无法休息好),我的心里就吟出了唐朝诗人崔颢的千古绝唱《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突然想起了远在北方的故乡,我有些眼睛湿润。十几分钟后我们拾级而上来到了繁华的汉正街,长江边的港口停泊着去往远方的各种客轮,一江两岸的汽笛声阵阵传来。我们没有心思欣赏这美丽热闹的商业街景,直接前往汉江与长江的汇合处,一种奇异的景象吸引了我的注意:在两江汇合处,发源于遥远的三千里之外秦岭的汉江水是清澈碧绿的,来自青藏高原雪山的长江水是浑黄的,在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显出一条泾渭分明的线,我们差点喊出了声。只见他很快放下背包,脱下了衣服,下到江中开始游泳了,洗下了浑身的疲惫和污渍汗臭,开心地向我做鬼脸,不停喊叫,"爽啊!爽啊!真他妈的爽!",他纳闷我咋不下来洗洗,我笑笑不说话。
走完汉正街,又一阵汽笛声把我们送回到了长江对岸武昌,千载悠悠的黄鹤楼矗立在江边,安静地向我们诉说着过往的历史。我感到一千多年前的李白,孟浩然,崔颢正向我们走来,但是早已不见那孤帆远影,只有那碧空之处的江水向东边的天际奔去。袅袅黄鹤在长江上空飞过的痕迹在千年之前就已消散,只有这千古不变的烟波依然使人充满莫名的惆怅。还是继续让手中的地图给我们导航,七拐八拐地穿过一些街区,走过著名的彭刘杨路,武昌火车站就在我们眼前了。离开了长江的喧嚣,太阳也渐渐落了,火车站广场上华灯初上,人流攒动,热闹非凡。赶快去窗口排队买前往福州的火车票,由于错过了最近的一趟车次,只有熬过一夜等明天的车次。我们把买好的车票藏到贴身的口袋里,生怕被贼偷去或弄丢了。在广场上来回不停叫卖的报童手中买了两张武汉晚报拼凑在一起,在站前广场一个僻静的角落里就躺下睡觉了。整个一夜我们互相交换休息,一人睡觉,另一人就负责看管根本不值几个钱的背包,不时还会被一些突然响起的喧哗声缕缕惊醒,只渴望这天快点亮,早点亮。

三
又熬过了一个稀里糊涂的夜晚,身穿印有我们学校班级标志的文化衫早已面目全非,灰尘,汗渍混在一起,发出一种想恶心的味道。早没了刚从学校出发时的骄傲和不屑,只有无奈和后悔。我们像是两个无家可归流浪的人,突然我们打起精神,振作起来,为了点亮心中不息的梦想,放下一切,只身前往,不管历经多少万水千山,吃多少苦,受多少累,我们就是要青春一回。我们挤过汹涌的人流,挥汗如雨,终于登上了去福州的火车。没有座位,只有站着。车窗外一群和我们年龄一样的学生在送别同学,齐声唱着美国电影《毕业生》中的主题歌《斯卡波罗集市》,"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我也刚在学校的吉他协会里学过这首歌,跟着他们哼唱起来。
开始我们一直站着,附近座位上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学生,戴一副时尚的眼镜,显得文雅秀气,拿出英国作家劳伦斯的名著《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在翻看,我瞅了一眼他胸前的校徽,像是武汉大学的,从未正面瞧我们一眼。唉!我们俩当时的样子也真是寒酸猥琐,像两个逃荒流浪的乞丐,哪有大学生的气质。能做到不说话就尽量不说,但我们总是互相交换眼神,互相鼓励,心里暗暗说着一定要坚持到底。夏天的车厢里很热,不像现在火车有空凋,烟味、汗臭味、啤酒瓜果味、没喝完的饮料味、小孩子的尿骚味都混合在一起,闻起来 ,让人苦不堪言。列车行驶长时间都没有座位,人满为患,实在坚持不住就在车厢无人站立的地板上睡一会,像一只丧家的狗。我们也没顾上那些,长时间没有座位能找到一个容人睡觉休息的地方就感天谢地了,这个时候还要面子就是活受罪,扯淡!夏天长途旅行总是容易口渴,一般总是忍着,实在口渴就只有买是平时几倍价钱的高价的水喝。车窗外江南广袤无垠的风景也没有心情去欣赏,耳边只有不停响起的车轮和铁轨撞击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都忘记了时间,只觉得这火车会使出浑身力气把我们送到遥远的地方,在那里,我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个青春。
又经过了一个更让人难受的夜晚,第二天的清晨火车到达了福建北部的邵武市,他执意坚持到终点福州去,我说我们身上的钱有限,不能支持我们到更远的地方,先到邵武的晒口镇,那里有我的一个远嫁到这里的小姑,我们先去她家玩玩再说。

四
朦胧的夜色中,我们下车后在邵武车站的候车室里迷迷糊糊地睡到天亮,我隐约记得在十年前(1983年)和父亲一块来过这里,小姑家在邵武市下面的一个山区小镇,叫晒口镇,有一个很大的煤矿,我的姑父就是这煤矿的职工。坐上去晒口的汽车,我在自己的脑海里使劲搜索我十年前的记忆,大概感知寻觅小姑家的方向。到镇口下了车,十一岁时的记忆早已模糊,我是一路问到小姑家。当我出现在她面前,十年了,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小姑会变得这样沧桑,头发里夹杂着不少的白丝,面容憔悴,但微微的笑容也有一种说不出的坚强和精神。看来,是艰难的生活把她磨砺成了这样,远不是在老家时我曾经记忆中神采奕奕,风华正茂的模样。见到她的第一眼,我就用家乡话喊了声小姑,她微笑着有些不敢肯定的答应,直到我又说出父亲这一辈兄弟姊妹的名字和我的乳名,她这才肯定地相信我真是他整整十年都没见过面的亲侄儿。那时,我望着我的小姑差点流泪,心里热热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小姑有两个孩子,姐第俩,姐姐11岁,还在上小学,弟弟才6、7岁,刚入学。两姊妹都挺有灵气,讨人喜欢,满口的略带闽北口音的普通话,不停打量着我们这两个不速之客。姐姐喜欢唱当时台湾当红歌星郑智化的最流行的《水手》,《星星点灯》等歌曲,唱完后就从小屋里传出一阵阵欢呼声,所有在场的人都开心快乐之极。时光飞逝,岁月如梭,现在这姐弟俩早已成家立业,姐姐是姑父老家福清市的小学老师,有一个才华横溢的儿子,钢琴和国标舞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准,不时报些奖牌回来。弟弟大学毕业后几经周折到了新加坡搞软件开发,现已定居狮城,正在奋力打拼自己的未来。说真的,二十多年前的小姐弟俩成了我们在他家逗留那些日子时的开心果。
在小姑家呆了一个礼拜,每天在我们耳边总是萦绕着听不懂的闽南话,听起来像是鸟语。太阳每天准时地早起迟落,一到中午就像一辆开足马力的卡车,铆足了劲地炙烤着闽北大地。这里是山区,我们每天吃过午饭就骑着小姑为我们借来的自行车在这小镇矿区转悠,漫山遍野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还在那条叫做富屯溪的河里洗过一次澡,转完了邵武市的大街小巷,偶尔还能听到有味道的闽南歌曲从溪流边,小巷里,阁楼中传出。
一转眼,一周的闽北日子很快就过去了,我们返程登上了北上回家的火车,小姑一家人把我们送到车站,挥手惜别。几经周折转车,两天后我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家。我回到自己的家里时,手头只留下了仅有的两毛钱,一个空空的背包,满身的臭汗酸味,哥姐们整整笑了我几天。

五
一转眼九三年的暑假就过去了,我们又都回到了学校,一周后学校安排我们这一级的学生到各县下面的中学去实习,同学们都有些按耐不住的兴奋和激动。我和他及其他十几个同学在内的一部分人被分配到岚皋县城里的初级中学实习,让我们的友情继续升华。大家都做好了出发前的一切准备,只等一声令下,班车拉着我们在初秋的阳光下向大巴山深处进发。同学们在一路摇晃的车上谈笑风生,不时打开车窗欣赏这秋色中的巴山汉水,到了岚皋境内,景色异常优美,奇峰入云,层峦叠嶂。岚河一路碧绿如玉,清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都是第一次到岚皋,这美丽的山水风光让人惊叹不已,一路每每引起全车的人大呼小叫。
一个多小时候,车在山脚下的岚河边暂停休息,大家从车门狂奔而出,跑到河边,脱下鞋子,挽起裤脚,在水中嬉戏玩耍呐喊,高兴地忘乎所以。有的从水中捡起一些形状各异独特的石子和石头、有的用这清澈见底的河水洗脸沐浴、有的捡起石片打起了水漂、有的像小孩子一样打起了水仗、有的用手满满掬起一捧水在哪里尽情地喝,想把这神奇山水的灵气纳入自己的怀抱心胸、有的在这空旷的秋天的河面上吹着悠扬的口哨,真真一个热火朝天的欢乐场面。突然,带队的老师一声命令,"上车喽!"大家都才依依不舍地回到车上。班车继续拉着我们在青山绿水间盘旋,过了一座石桥,转过一个山梁,岚皋县城就到了。
我们实习的学校在岚河边,一所刚成立不久的初级中学,一栋教学兼宿办楼高高耸立,前面是宽阔的操场,再过去就是一些居民的房子和菜地。整理好行李,收拾好集体宿舍(所有男生和带队老师住在一个大房间里),吃过晚饭,大家就在一起侃起了大山,说起了笑话,期待未来四十多天精彩无限的实习生活。夜已很深了,其他人都已睡着了,偶尔还有失眠的人在看书,我在日记上记下了当天的所见所闻,最后也睡去了。我们盼望已久的实习生活终于在这个巴山深处的小县城拉开了序幕。
他叫周远军,我们大家都叫他远军,写东西时的笔名称"远君",命运之神把我们连在了一起,让我们在这最好的青春岁月里有了共同的梦想和交集,我们都互相珍惜继续向前走去。远军和我及一个女生分在一个小组同带一个班级,班主任挺精干,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很会说话;数学老师是我们的校友,高我们几级,人憨厚质朴,不多说话。班里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山区,可爱厚道充满灵气。我和远军在实习之余,总喜欢在教学楼一楼的总务主任家里看意大利的足球甲级联赛,还有央视一套正在热播的《北京人在纽约》。精彩的球赛和姜文的牛逼表演,还有每晚刘欢演唱的电视主题歌《千万次的问》,给我们的实习生活带来了许多欢乐。每到周末,我们就翻山越岭去家访,四十多天的实习时间,我们走遍了学校附近的几个乡村,得到了这些山里人热情厚道的招待,品尝到了独具特色的地道的岚皋美食。
离学校不远的地方就是清澈见底的岚河,河上有一座名叫"莲花池"的吊桥,经过它可以从学校走到居住在河对面山里许多学生的家,这成了我们业余时间常常光顾的一个充满了诗意的地方。天气不太冷的时候,我们所有的实习男生就常在这吊桥下的岚河里洗澡游泳。那清澈碧绿的河水日夜流淌,悄无声息,吊桥的绳索像两张弓横卧在河面,有人走过就哼起动听的歌谣,咿咿呀呀的,在秀丽迷蒙的岚皋烟水中 ,我们的实习生活悄然地进行着。
就在这时,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日子,生活总会在你漫不经心之时给你掀起一点小小的波澜,就像是一个平淡无奇的乐曲中的突然的一个休止,或是一个猛然奏响的变调和弦,让这乐曲有了味道,给人留下印象。一次业余时间我们休息,我和远军来到了也位于河边,离学校不远的一个溜冰场。许多喜欢这项运动的人都在开心地玩着,我们也加入其中,。一圈、两圈、三圈……玩的正开心,突然,一个人把远军绊倒了,一下就拥上了许多小青年,对着他就拳打脚踢。他一看情况不妙,坐在地上用手护住自己的头部,根本没有还手之机,等到这些人散去才站起来对我说,"我们遇到流氓地痞了,他们想要打架,赶快回学校搬救兵!",我们都没经见过这场面,心里很是惧怕,赶快拖去溜冰鞋,绕道跑回学校。见到大伙,我们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了。说明原委,都劝我们不要再去了,忍下这口气,不要把事情搞大了,忍一忍 ,毕竟我们都是实习老师,小不忍则乱大谋啊!
远军的头部有些轻伤,基本不碍事,做了些简单的包扎处理,就回宿舍休息了。一个实习生活中的小插曲,多年以后,这曾经突如其来惊魂未定的一幕会让我们感觉到生活就像是一个幽默风趣滑稽的魔术师,总在你毫无防备的时候带给你一些惊奇,增添了一些乐趣。在实习结束前的一个晚上,我们给学生组织了一台告别晚会,我拿出吉他,为这些可爱的学生们演奏了一曲《童年的回忆》,演唱了美国电影《毕业生》的中文版歌曲,让所有在场的人激动不已,涕泗唏嘘。(未完待续)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