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的我,反思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古人云:百无一用是书生。
难道读书真的一点用都没有吗?
然而,这个世界对女孩子的要求更是苛刻,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自古以来虐杀了多少才女啊。
我家里虽然并没有歧视女孩子读书,那是因为从小就辍学回家的父母看透了这个世界对文凭的势利。
但是,我家乡的小朋友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男孩子就算再差,也会被家里人捧起来去读书,本科也好,专科也罢。
女孩子在花一样的年纪就辍学,去远方打着最低级的工,拿着最低的工资,然后早早的成家。关键是他父母还觉得特别骄傲,女儿这么早就能赚钱,还把钱全部交给他们。
我真的觉得很反感。
不只是看不起,还有更多的对他们的险隘的鄙视。
我爸就看的特明白。
每当过年时,村里人聚在一起,他们便会明里暗里透着子女早早打工挣钱的所谓的优越感。
这是我爸就会和他们去算账,供一个孩子上高中大学,十来万,一个孩子辍学去打工,上着最累的班,一月三千块包吃包住,七年全部存下来挣得25万左右,这样培养一个大学生上下差差不多四十来万,看起来挺划算的,但是在如今这个看文凭的社会,大学生出来工资也比较低,先算前三个月也就三千,但随着经验的充足,肯上进的,工资便会一直往上窜,第四五六月四千,第七八九月时五千,然后六千七千八千,这么算下来,不出几年,这账就明明白白了,况且工作还轻松(比工厂流水线上工人)而且知识是抢不走的。
其实我挺佩服我爸妈的,两个初中都没有上过的农民,却知道读书的重要性,知道这其中的利害,我真的非常感谢他们,若不是他们,可能我就在最无辜的年纪面临这辍学,工作,结婚,生子……
我好像很幸福,虽然有时会抱怨为什么我为什么穿着班上最破的衣服,吃着最糟糕的食物,也会很自卑的不敢和同学交流,每学期为了那可怜的助学金往老师办公室跑,忍受着课本里不属于我这个年纪的童年。
但是当你走过了之后,你觉得那并没有什么,那当时委屈的要死的却为掉下的眼泪,那被嘲笑的言语,孤立的时间以及被刺痛了的心脏,其实也没有什么。
要我说什么感谢贫穷的话,我真不会说,因为我并不觉得我该感谢贫穷。
因为那些有钱人家的小孩,从小就接受着最好的教育,各种补习班可以报的满满的,从来不用为钱烦恼,就算成绩不好,父母也会请各种老师补习,反正不会差哪去。
其实,当他们在抱怨被补习占的没有时间玩的时候,我也好想去报补习班,你知道那种全班同学放学后都在补习班报道,而没有你被孤立的感觉吗?
我并不虚荣,只是不想和普通同学不一样。
但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所有走过的时光都有他存在的价值。
高考已经过了,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呢,虽然有点迷茫,但是在这个靠才华立足的世界,读书是最基本的配置,不读书就出人头地的锦鲤实在太少。
而我并不觉得我会是那锦鲤。
为什么要读书,大概就是因为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