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零基础,如何逆袭成为明星员工,罗子君是最好的教科
01
《我的前半生》近期霸屏,相对于全职太太、出轨渣男和低调小三的戏码,片中所暴露的职场潜规则更为精彩,男一贺涵是行走的职场导师,传授的职场规则句句都是金律,而罗子君重返职场的逆袭则是生动的励志榜样。
片中,罗子君为了争取到孩子的抚养权,毕业后一直养尊处忧当全职太大的她在中国好闺蜜唐晶的强烈建议和生拉硬拽下终于考虑重返职场。
她应聘过商场前台,却无功而返;也在便利店坦诚自己的处境博得同情短暂工作过几天,却因得罪客户失去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最后在罗晶的求助下,贺涵出面,为她争取到商场奢侈品导购的面试机会,由贺涵在面试前亲授面试技巧,最终成功入职。
在贺涵进一步的职场修炼一对一面授下,子君成功利用自己曾经是全职富太太时的心理经验及对奢侈品品牌的深入了解,最终脱颖而出,成为连续三个月店铺销售业绩的明星员工,上演了一出精彩的逆袭大战。
她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主要有三点:
1、 选对了岗位和服务的企业;
唐晶建议罗子君重返职场,并将突破点定位于销售,的确聪明。销售岗位相对而言入行门槛较低,对于此前的工作经验要求不高,且工作成果直接以业绩体现,流动率高相对入职也容易,与罗子君的情况比较匹配。但贺涵推荐罗子君精准定位于奢侈品的导购职位,则更是棋高一着。
除了有和该商场老总的关系这个因素外,贺涵应该更考虑了罗子君自身的优势,她此前是养尊处忧的富太太,容貌好气质佳,与品牌的目标用户比较匹配(如果一个长得美气质好的美女为你跪膝服务,会不会更觉得高人一等);更重要的是,她对于奢侈品牌如数家珍,更能为顾客提供精准的购物建议。
想想,如果换做继续在便利店做下去,她有出头之日吗?理货比不过其他人的力气;推荐日常用品也比不上其他人的亲和。以销售岗位入职,服务于奢侈品牌,是罗子君取得逆袭的前提条件。
2、 有贺涵这样的职场资深专家的提点;
职场中我们固然可以靠自己摸索,撞得头破血流最后修炼成精,但有捷径,为什么不走呢?寻求专家的帮助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你一定要做到可以取代任何人,然后再考虑做到任何人都不可以取代你。”这样的职场精粹一般人花多少年才能明白这个道理。
“每一个买过东西的客户,你都要记住他们的特点喜好,留下电话和电子邮箱,然后根据他们的特点给予他们精确的咨询,而不是无差别的群发对待。这样他们就有一种被奉为上宾,被重视差别对待的良好感受。”
无论是什么样的公司,开拓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维护老客户的八倍,大部分的业绩都来自于老客户的重复消费,贺涵的这几件话为罗子君后来业绩的提升起了重要的作用。
“你来工作是来赚钱的,不是来交朋友的,如果能交到朋友那是惊喜,交不到朋友那才是正常的。现在做到韬光养晦很重要,做好自己的业绩,任人评说,你自己的业绩做好了,自然会有人来成为你的合伙伙伴。”
贺涵的这几句话成为罗子君巧妙应对老同学的奚落和前夫带着小三购物时尴尬的利器;她转换思维,不动声色间化被动为主动,让他们助自己业绩冲第一。
在职场上,关键地方专家的提点会点破很多事情关键,让你少走很多弯路,短时间内完成超越。
有贺涵这样的职场专家耳提面命,亲授十几年工作经历浓缩的职场智慧是她一入职就能逆袭的关键。
3、 曾经的经历和积累在职场上的活学活用,让她拥有独特的优势,为弯道超车提供了条件。
她曾经也是养尊处忧的富太太和奢侈品牌的常客。她对于奢侈品牌的系列划分、品牌调性、面向的客户群体如数家珍,在面试时她的侃侃而谈就震住了面试官。
她了解奢侈品牌消费者的顾客心理,知道如何让他们爽快买单,知道怎么把“物以稀为贵”实际上一年都卖不出几双的限量版卖出去。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就连她曾经的买买买也成为她职场逆袭的利器。而这些优势,是其他导购多少年的经验积累都无法比拟的。
而罗子君自己曾经的经历和积累是她成为明星员工的决定性因素,也正借助于此,她拥有了“任何人都不可取代”的优势。
02
零基础逆袭的故事不只是发生在电视剧中,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很多年前,我突然被领导指定负责公司市场公关工作重建,并筹办一个月后和重要合作伙伴的一场大型发布会。
当时是什么状况呢?
公司层面:公司在前一年下半年遭遇灭顶之灾的处罚,市场部因为一些重大问题被公司解散,市场公关工作停摆半年,在业内,公司一度被以为已GAMEOVER。部门层面:总监着力于重启推广,无暇顾及市场公关,让我全权负责;部门其他人也无公关经验,无人可助;而我,到北京不到半年,不认识一个记者,公关方面零经验,甚至连公关工作包括哪些内容都不知道。
尽管接到任务时我是一脸懵逼,但仍是第一时间上网查询,搞清公关是什么,有哪些职责,如何准备一场新闻发布会。问度娘,搜谷歌,研究了一天,知道大概后,开始寻找合作的公关公司,一是寻找我以后工作的Parter,另一方面急需借助专家快速找到开始工作的思路。
我启用搜索大法,搜“中国十大公关公司“,然后通过手机、前台电话、邮箱等各种方式与对方沟通,预约洽谈合作意向。
就这样“忽悠”了十大中的七八家总监带人过来面谈。把公司的情况大概介绍后,就请他们介绍公司情况及合作思路。临走,请他们在三天内提交合作方案,以便向公司领导汇报。
有的很快提交了合作方案的,一看报价,我就知道与”中国十大公关公司“无缘,报价远远超出公司的预算。虽然无缘合作,但顶级公关公司总监们的思路阐述,却让我对公关一下子有了具体而深入的认识。
退而求其次,再搜”中国十大本土公关公司“,如法炮制,再约这些公司面谈;本土公关品牌对于新客户的邀约都特别上心,好几家都是副总带团队过来的。而有了和此前十大洽谈的经验,再和这些公司谈,自己也不算是外行了,提出的一些想法获得他们的认可,最后照例是让他们提交合作方案。
最终,在我接下任务的第二周,确定了合作伙伴。
合同签订也很顺利,我早早从网上找了模板,修改了相关条款更有利于我们公司,也从网上搜到签订合作时的一些效果硬性衡量标准在条款中一一落实……。新闻发布会也是,把方案做得非常细致,把各种可能的意外预案都想到,把每一项工作都确定deadline,落实到人。正是因为白纸黑字约束明确,大家后来合作就很顺畅,没有发生任何不愉快。
事情到此,有公关公司的协助,按部执行就可以及格了,如何更出彩?我充分发挥了自己此前的积累和优势。
公司要重新引起媒体的关注,必须制造话题,并让话题有深入扩散的可能。此前,我在本职工作之外,主动做了持续一年的行业调查和竞品分析。我了解整个行业的趋势,了解业内主要公司的业务重点,了解当时用户的喜好。所以我主导起草了公关策略,不是单纯地宣传我们公司,而是以它为观察点,探讨整个无线增值行业的发展困境、发展方向、发展趋势,并从不同角度撰写通稿。
这个策略立马见效,大量媒体主动转发我们的稿件或主动约稿,我也不断通过公关公司给媒体提供我们对于行业发展的看法,并提供业内其他公司的资料供他们写作参考。
对于大多数记者来说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不是多拿点车马费、红包,是在自己关注的领域,能够不断产出深度报道,掀起整个行业宣传的热点,那才最有成就感。
于是,不断有记者主动预约采访公司老总,很快就从最初的门可罗雀变成了我来挑选接受哪些媒体的采访。公司也重新被视为业界标杆,为市场的全面恢复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0基础,时间紧预算少,却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于哪?其实和罗子君的大同小异。
1、 通过网络和专家快速了解公关工作的职责,确定了工作重点;
2、 通过网络精准搜索,快速锁定行业一流专家交流,获得专家指点;
3、 发挥自己对于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了解的优势,主导公关策略制定,掀起行业报道持续的热点。
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有成就感的经历之一。
03
如果对于自己当前所从事的行业或岗位不满意,想换行业换岗位该怎么做?可以借鉴以上两个案例。
首先你要找到适合你,能够体现、发挥你优势的行业和岗位,通过对自己优势的展现,获得入行上岗的机会。
即使你没有该行业的实际从业经验,也要挖掘出自己身上和目标岗位的契合点,给别人一个选择0经验的你入职的理由。如罗子君就是凭借对产品系列和目标用户定位的侃侃而谈获得面试官的认可。
笔者第一次跳槽也是换行业换岗位。第一份工作是制造业的Qa,负责制程改善。在工作一年半,发现制造业工作性质和台资企业文化不适合自己,想换行换岗时,就梳理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凭借读书时在多家报社实习的经历和几十篇文章在报纸发表的成果,最终进入了无线互联网和新媒体。
第二要借助资深专家的力量,快速了解目标行业和岗位胜任的关键,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决定结果的关键事情上。
向专家请教是深入了解一个岗位能力体系要求的有效途径。他们走过你正在走的路,他们站在高层的角度比较了解要胜任某个岗位需要具备能力的客观要求,并可向你分享职场智慧。
借鉴他们成熟的知识体系架框为参考,可以更为快速地开始自己能力体系的搭建;而他们对于你业务开展的指导,可以让你将时间和精力聚集于最重要的事情上,在短期内收获最大的效益。
第三个则是需要将自己此前的经验和积累与现有新的行业新的岗位相结合,打造别人无法取代的个人竞争优势,这样才能出其制胜。
怎么样让此前的积累和现有的工作整合,发挥最大的效应,就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自媒体中做的最出色的人往往都有传统媒体的从业背景,为什么?因为媒体传播的规律是相通的,他们将此前在选题、在组稿、在宣传上的经验积累在新的媒体平台平移、复用,自然比摸石头过河的新入者更有优势。
所以在每一次工作变动时,请将自己各方面的资源进行梳理,看看和新的工作在哪些方面可以结合。
而这些,归根结底是考验我们对于过往成长、收获、资源的整合能力,让时间产生1+1大于2的效应,我们才能享受到时间的复利,也才能在生活中、职场上面对挑战时,上演华丽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