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与教育随笔散文散文随笔专题投稿

曾经的闲书变成了必读书

2017-09-26  本文已影响51人  泠风思语


曾经的闲书变成了必读书

文/高峰青青草

随着社会变迁,许多事都不一样了。就拿读书来说吧,即使是同样一本书,在不同时代也会被不同对待。

现在倡导全民读书,阅读成为语文课上的重中之重。女儿就读的小学,每周都有阅读课。

为了便于老师指导和交流讨论,校方提议每个班级最好统一阅读某部名著,由家长们自愿为孩子买书。

看着女儿把《城南旧事》和《三国演义》装进书包,光明正大地带到学校去,还能在阅读课上堂而皇之地去看,我不由感慨万千。

对于我们70后而言,当年上中小学的时候,眼下这些教育部规定的新课标名著都是闲书,不能看。

记得初中时我借到了一本残缺不全的《林海雪原》,在自习课上也得偷偷看,万一被老师发现了,不但自己挨批评,而且书会被没收。

除非遇到开明的家长,否则学生在家里也不能看这些书,怕耽误学习。

那时候,除了教科书,其他书都是闲书,学生不该看,名著也不例外。

我们70后尚且如此,就别提更早出生的人了。因此,许多已经成名的作家在回忆往事时,多半会提及自己在学生时代偷偷摸摸看小说或其他课外书的经历。

原来多看闲书也可以造就人才!于是乎,终于有了今天大力倡导阅读的局面。

学生看名著,如今不仅是理所当然,而且是学习必需。

大量阅读除了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有助于学生解答分值较高的阅读题。

如果一个学生阅读题和作文题失分多,语文成绩就好不到哪里去。这是共识。

为了督促学生多读书,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学校的阅读课应运而生。于是乎曾经的闲书成为了正经书,甚至必读书!

我难免会有“假如我们上学的时候也这样该多好啊”的想法。

可是,女儿这一代人虽然拥有了自由读名著的权利,但是他们并不觉得幸运。

就像以前的孩子想在课外看些所谓的闲书一样,新一代人热衷的却是网络世界,尽管他们有微机课。

有位大学教授在课堂上津津乐道于自己当年如何偷读金庸小说时,发现下面的学生没有兴趣。

因为学生中很少有人读金庸小说,相比较而言,他们更喜欢玩关于金庸人物的电子游戏。

另外,现在的孩子们,最喜欢看的书已经不再是名著,而是漫画了。

可以自由阅读名著,对新一代孩子来说,不是福利,而是任务。

我继续感概万千。

时代不同了,书的待遇也不一样。

没有的梦想有,得到的却不放心上。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遗憾,每代人有每代人的条件……

无论如何,曾经的闲书变成了必读书,都是一种社会进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