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善向美
向善向美
——《读诗琐记》之十四
文 / 许健
写完这十余篇琐记,不着边际地胡拉乱扯数番,愈知自己视野的狭小和见识的浅薄,不免贻笑大方,但无论如何硬着头皮画上个句号。
如先贤智者所言,《诗》是美的,不仅是形式和文本,更是内容和精神,是一种教化,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宗教,其根本就是教化大众张发本性的良知,有了良知便有了人生的享受,天是蓝的,物是佳的,周围所遇的人是善的,日常的每件事都是好的,心中时刻都有阳光。“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果能领悟到这种境界几分,《诗》也算没有白读。至于自负地认为读《诗》潜移默化地增强了自己文学基本修养,提升了对文学的欣赏理解能力,则可以退其次。
人之初,性本善,先贤早已认识到人是有良知的,但人又同时有私欲,良知易被私欲蒙蔽,故而良知往往无法完全。良知和私欲不是两个对立的东西,而是在动态中不断平衡的整体,没有私欲只有良知,想必也是乏味的,先贤首先也是世俗中的人,怎样掌握好度,儒家的学说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诗》则是这种平衡的实例,乐而不淫,思无邪,这种道是寓于日常生活而无法言传的。
金庸先生写了一辈子侠义英雄,最终创造出韦小宝这个人物,有的读者只看到这个人物贪婪狡黠一面,却未领会到其骨子里良知的一面。所以黄晓明版的《鹿鼎记》是失败的。读过《诗》之后,我对韦小宝这个人物有了重新的理解,韦小宝这个人物深得人们喜欢并不因为表面的东西,其实他才是更接近真实的侠义英雄,或者是儒者人生真实理想的投射,追求体验身为人能够体验的一切感觉,既世俗又高雅,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儒者非无私欲也,既追求精神的高扬,亦追求世俗的张扬享受,然而却绝非等同于市井草寇。《周南》所列儒者人生正道:立本,求学,入世,治家,谋仕,知天命,求同道,善终,这些人生大的骨架都具有双重性,万不可非白即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我的世界和很多人的世界交集很小,甚至没有交集,这是客观的。不是别人的世界不好,也不见得我的世界太糟。常常读各位师长的文章,读后余音绕梁不止,文字间显现出以小见大的精僻,令我羡慕不已。这本琐记之所以敢成册,并不是我有写作的天分,事实可能恰恰相反。我从事图书排版多年,只是有这样的便利罢了。但想给自己的世界增添点不平凡也是真的,最起码他日回忆起来,想必也是值得玩味的。所以这本册子首先是用来糊弄自己的。如果你有心对这些笔记拍砖,也显得拙文尚值得一笑,我这里先谢谢了。
2018年我牵头注册了西安市志远助残公益慈善中心,费时费力做这件事的意义其实我多少有点心中打鼓,读书的过程中我忽然醒悟,有些事是身不由己的,是被“良知”绑架了的。既然良知尚存,便也知道了这个不完全不纯粹的我,亦是可以称作为君子。这是我对自己最大的褒奖。一念在心,就是至善:愉悦自己,益于他人。
感谢我的师友张亚林老师,慨然允诺为这本册子题写书名。
2019的脚步越来越近,未来对所有人永远充满着诱惑,愿我和我们永葆一颗向善向美的心,共同架起跨越时空通向未来的大桥,拓展新的不平凡的空间,书写出新的有意思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