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的六个层级-中
↑(本文的上篇)
《鉴赏的六个层级》(中)
文/ 读美者
审美与鉴赏,
其六个层级,
分别为:
初始其一:个人好恶。
初始其二:街论巷议。
初始其三:结社造势。
入流其一:史观演论。
入流其二:立论成家。
入流其三:公知传世。
初始其三:结社造势。
结社造势,这种表述相对的要中立一点。
并没有直接用结党营私这样说法。明显后一种说法是贬义的。
而六个层级,基本是不同而已。
结社造势,比较更加倾向于一种市场的心理操控。
讲一个都较为熟悉的,就是郁金香效应。
其实,时至今日,类同于郁金香效应的现象,仍然在发生。
兰草的效应也是这样。前两年,对某某茶的热追也是这样。
三人成虎是形成一种影响的手段。
结社造势有问题吗?
没有问题。只是,
它并不是一种鉴赏行为。
它不是可持续的从鉴赏到市场做大的过程中,应当鼓励的行为。
而且,在结社造势中,总会有势尽之初,发起者早已退出之时,
所以,谁也不想成为一个最后的接盘者。
结社造势,特指组团忽悠的现象。而且,受众并不太能够觉察得到。
《鉴赏的六个层级》的上篇讲到的两种,加上这一种,
都是基数最大的,最为常见的。
以鉴赏论,都不属于入流。
入流其一:史观演论。
关于鉴赏的层级,观念各有不同。本文希望触及概念。
观念是什么,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都可以有观念。
概念是什么,举例,
您如果用蓝色颜料,去写下一个“红”这个字。
而另一人,用黄色颜料,去写下一个“红”这个字。
“红”,就是概念。
而您用蓝色,
彼用黄色,
蓝与黄,在此处,即为观念。
观念可变。概念不变。
本文希望触及概念。
当然,本文在发布时,有所删改,原文在论证的过程中的篇幅较大。
其中存在偏专业的部分,为了阅读的普遍承载,所以删略。
在六个层级中,
到达这个层级,史观演论,才是入流的第一层。
即,您仍然是有鲜明的主见。
而这个主见,不是来自:
一,不是受个人的好恶所支配;
二,不是仅凭借一点头脑所想出来的哗众之辞;
三,不是通过一大群人都在说的一个说法所影响而来的。
所以,上面三个,其实就是好恶观;巷议观;结社观。
而到了史观演论,仍然具有鲜明的主见,
这种主见之下,具有史实的支撑,具有美学的历代演进的规律的支撑,具有东方与西方互鉴的知识结构的支撑。
这三个支撑只是起码的。
例如,一个主见:“最早运用’点’状的笔触画画的,并不是印象派的修拉和西涅克,而起源于中国”。
那么,这个演论,就是史观演论。
因为宋代米芾,米友仁,米氏云山,米点,已用“点”状笔法作画。
接下来,才是对照,才是提出“为什么运用[点]作画”;“运用[点]作画出现的不同时代与环境的各自意义”;“运用[点]作画,对于绘画性的不同意义”。才是这些序列的问题。
所以,史观演论,是规律的发现。是必然率的。而不止是一个观念。
……………………
控制篇幅之虑,下次再讲。
艺以格物,审美致知
艺术,鉴赏,收藏观
|读美者|
呈献
真切品质的艺术阅读
有幸与您
经年为伴
本文的上篇↓
鉴赏的六个层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