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品推荐教育

也谈小县城学霸和发达城市学生的区别是什么

2017-03-18  本文已影响428人  姑苏淼淼

有选择地读一读凤凰青年上转载的一些文章。

这些文章的来源,一部分是转载自公众号。

公众号等自媒体文章,一大特点是,文体自由,表达自由,行文立意也不必那么讲究,能说出比较独特的感受,算是好文了。

今天又读了一篇题为《小县城学霸和发达城市学生的区别是什么》的文章。

作者背景无从得知。

仅从文章里一些语句,可以推测,来自于苏北小县城,后考入非重点大学。

作者以他的个人经历,县城求学经历,遇到的县城同学,拿来和来到大学后遇到的大城市同学相比较,从而得出一些感悟。

他的感悟,小县城学霸和发达城市学生的区别是什么,主要谈了两点。

一是主观个体上的差异。这一部分里,作者主要谈了两者之间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性格情商等方面的差异。

作者以他的经历感慨,大城市的孩子,在这些方面要比小县城的学霸来的好。

读到此,我想纠正一下他的说法,若作者真的在非重点大学,你所见到的大城市孩子,还不是大城市最优秀的群体。

你所见到的小县城学霸,也不是小县城真正的学霸。

大城市的学生也分三六九等,真要对比,就拿小县城拔尖的学霸和大城市拔尖的学生来比一比,这样会更有说服力。

作者的比对模式,有些问题。

但他的思路能给我启发就足够了。

他或许想表达的本意是,大城市的孩子和小县城的孩子之间的差异。

这里所说的比较对象,应该谈的是总体上的比较,不包括特殊情况。

作者谈了第二点差异,是客观条件上的差异。

这一部分没有第一点写的精彩。

总结起来,作者无非谈的是房子的差距。

大城市的孩子,上一辈有房,他们工作后,即便和小县城出身的孩子拿同样多的工资,大城市孩子远比小县城孩子消费的有底气,小县城孩子受困于要买房安家,不敢消费。

最后,作者来了一句鸡汤,意思是,小县城出身的孩子们,他们意识到有些是可以改变的,有些是不可改变的,于是他们会更加心安理得的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可以去争取,什么可以坦然放下,当然也会更清醒的意识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其实这一段话,放在大城市孩子身上同样可以,他们一旦意识到有些是可以改变的,有些是不可改变的,于是他们也会更加心安理得的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可以去争取,什么可以坦然放下,当然也会更清醒的意识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如果作者真的是站在非重点大学学生的身份上写这一篇文章,我的评价是,此文有好的立意,却因自身经历有限,感受不是那么全面客观。

如此点评,不是为了用来衬托我的高明。如果让我来写,同样说的不会周全。

乡村教育、县城教育,我均经历过,所谓的学霸见识过几个。

后来在一相对发达的城市,同样见识过一批或优秀或普通的孩子。

我就此文说的不周全的地方做一些补充。

补充前,我要稍微修改一下不够严谨的比对对象。

我想将小县城学霸和大城市孩子的比对,修正为大城市的孩子和小县城孩子之间的比对。

当下,大城市的孩子和小县城孩子之间的最大差异,是他们父母的差异。

小县城孩子父母,有文化、有知识、有财富的较大群体,是县城里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

大城市孩子父母,除了这个群体,还有大公司里的金领、白领群体,还有许多新兴行业从业者群体。

阿里巴巴园区旁边的五常中心小学,普通的一所大城市中的乡镇级别的学校,因为有阿里巴巴的员工子女入读,家长群体的素质,因为此,而立马高大上起来。

同样的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群体,小县城和大城市比较,这两个群体,无论是学历层次、财富房产、单位级别,都不是一个量级的。

父母不一样,孩子能一样吗?父母有差异,孩子能没有差异吗?

不去比学历层次,财富房产、单位级别,单单比较一下家庭教育的意识,小县城的孩子父母和大城市孩子父母比起来,那也是天差地别。

我对此颇有感受。

我的公众号,我前同事转发我的文章,阅读量便会陡增,那是她的家长群体在阅读。

陡增的量来自于这个群体。

一旦我的前同事不转发,阅读的主要几个读者来自于杭州、天津、无锡。

还有几个是我的学生家长。

先说我的学生家长,有两三个家长朋友说习惯看了更新再休息,还从我的那些文里寻觅好书,淘来给孩子读一读。

他们是我学生家长中家庭教育意识极强的群体。

杭州、天津、无锡的几个朋友,他们隔三差五会留言问我,好文章哪里可以读到,和我交流一下孩子的教育,以及阅读引导、作文指导问题。

他们对我的信任,倒没有让我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能上天入地似的。

我很清醒,他们和我的交流,是因为他们站的高一点,相对高一点的眼界、层次,让他们拥有相对先进的家庭教育意识、敏锐的家庭教育嗅觉,一旦在网上发现有点价值的东西,绝不放过,第一时间要去学习。

我还清醒的意识到,他们阅读我在这个号里所写的,跟我所交流的,他们一定会去过滤,将有用的东西吸收,然后运用到自己的家庭教育实践之中。

而来自于我的出发地,原先工作地小县城以及小县城周边的阅读者,没有一个单独和我交流过,实际上,这个群体阅读量是最大的。

我写公众号,初衷是跟孩子的约定,看能不能坚持做一件事,顺带着写给我的学生家长看一看,作为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阅读后有所悟,就算不错的结局了。

我的学生家长群体,阅读的也不算多,但我欣慰的是,还是有几个朋友具有较好的家庭教育意识,能从中收获有用的东西为己所用,且能抽出时间和我聊过一两次。

有限的几个来自于较大城市的朋友,他们关注了我的号,无一例外的跟我做了单独交流。

他们除了跟我交流,还给我的阅读带来有益的建议。

我想对那位作者说,所有孩子的差异,首当其冲的是来自于父母的差异。

我曾偶然的机会坐在清华附小的一年级教室里听过一节家常课。

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让我惊叹,清华老师的孩子,真的不简单。

我还溜进清华附小三年级教室,偷拍了孩子作文。

前面的文里,曾点评过。那些孩子的书面表达,同样让我惊叹。

孩子经常回来说,周边哪些同学要出国了。我对他说,这正是你在较发达城市的一个收获,在小县城,遇不到几个有机会出国的同学。一个向更高层次奋斗的环境,会带着你往前走,即便你暂时达不到,你也有了鲜明的目标,看得到这些身边的榜样。

从这一点来说,比起在小县城读书,你遇到更优秀的同学的概率大一点,你所能学习的榜样更多一些。

孩子说起哪位同学的爷爷便是武汉大学毕业的,爷爷辈985大学毕业,看来,孙子辈的优秀算是传承上两代人的优秀基因了。

还说起过,几位来自于某富庶地的同学,一家几代经商办企业,富三代依然刻苦,依然优秀,感慨于一些固有观念的可笑,比如富二代多纨绔子弟。

孩子的触觉是敏锐的,他和那篇文章的作者一样,曾在小县城就读,后来转学。两地求学,他的感受,也算是对那位作者观点的有益补充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