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蝴蝶效应”,两件小事,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记得很久以前,我看过一部名为《蝴蝶效应》的电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电影中的主角因为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一次又一次地穿越到过去,但是每一次穿越,哪怕只是改变了一点点小事,都对未来产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在学术界也有蝴蝶效应这个说法,通常的理解,就是说一个微小的变化可以导致巨大的连锁反应,比如一只小小的蝴蝶扇一扇翅膀,就有可能造成未来的一场飓风灾害。
蝴蝶效应这种看似只有在科幻小说中才存在的理论,实际上在历史上也有过真实的案例。中国古代也有过这种“蝴蝶效应”,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改变了整个历史的走向。
在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当中,就记载了一个“蝴蝶效应”的事例——导致春秋时期吴国和楚国之间一场大战的小事。
在吴楚两国的交界处,有两个小村子,吴国这边的村子叫卑梁,楚国那边的叫钟离。当时这个地方的老百姓,都是以种桑养蚕为业,但是有一颗非常茂盛的桑树,正好就长在了卑梁和钟离的界线上,所以两边的人都可以爬到这颗树上采摘桑叶。
蝴蝶效应这天,卑梁的一个小女孩和钟离的一个小女孩,同时爬上了这颗桑树,采着采着,这两个小女孩就为了几片桑叶而发生了争抢,本来这小孩子之间的争吵也没什么,但是回家之后,两个小女孩都哭哭啼啼地向各自的家长告状,于是两边的家长,又各自纠集了一帮村民,来到了这颗桑树下面。
两个村子的人,一边代表吴国,一边代表楚国,本来就有家仇国恨,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一番争吵之后就开始动手,最后两个村子来了一场群体性的械斗,双方各有伤亡,事情很快就闹大并且惊动了吴楚两个的国君,两位国君为了维护本国尊严双双出兵,这件小孩子之间的口角矛盾,最终导致吴楚两国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史称“卑梁之衅”。
卑梁之衅现在咱们还经常用“卑梁之衅”的这个典故来形容因为小事而引发的争斗。两个村野小丫头为了几片桑叶发生的口角,最后演变成了诸侯国间的兵家战事,这还真有点“蝴蝶效应”的味道了,但是别急,还有更厉害的,咱们接着聊。
在明朝末年的时候,湖北有一个毛姓书生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了朝廷为官,当官之后,毛大人自然就留在了京城,并且很快就纳了一个小妾,他在湖北老家的正室夫人听到消息之后,就接着自己是朝廷命官夫人的身份,通过明代的驿站系统,很快就来到了京城。
明代的这个驿站系统,是专为朝廷服务的快递交通体系,运送和传递的效率非常高,而且官员的家属可以免费,所以当毛大人的老婆找上门来的时候,他还根本没反应过来,刚好他又是个妻管严,结果自然是挨了老婆的一顿家法处置。
李自成毛大人在家里受了气,心里自然是不痛快,他想来想去,都怪这个该死的驿站系统坏了自己的好事,所以气鼓鼓地写了一份奏折给崇祯皇帝,说咱们大明朝的驿站太多了,费用开支大,咱们应该把这些驿站的数量进行裁减,这样就可以给朝廷省下不少的银两。
崇祯一听,这有道理啊,反正皇帝也不用天天收快递,于是朝廷就开始大规模地裁减驿站的数量,这样一来就导致很多驿站的工作人员丢掉了饭碗,其中就有一个叫李自成的驿卒也在下岗之列,后面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李自成造反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恐怕崇祯皇帝在上吊的那一刻,怎么也想不到,因为大臣在家里受了老婆的气想出了裁减驿站这么一个馊主意,才导致了大明江山的覆灭。
崇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最终却都改变了整个历史的走向,我们可以说这是“蝴蝶效应”,但很多看似偶然的事件,其实都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无论是卑梁之衅的吴楚大战,还是裁撤驿站使得李自成揭竿而起推翻大明,都是由量变引发的质变,没有李自成还会有王自成,积怨已久就会变成大势所趋,任何小小的动作都会变成引爆的导火索,所以,历史既有他的偶然性,也有他的必然性,所谓的蝴蝶效应只不过是事后反推的结果,真正改变历史的,其实是有更深层的必然因素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