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比正确的行动更重要!!!

2023-05-18  本文已影响0人  韩同志

《5%的改变》是李松蔚老师的新书。

李松蔚老师是一位心理咨询师。这本书收录了他在2019年到2022年期间,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征集和发布的一系列问答。

读者以留言的方式,提出他们生活中的困惑。李松蔚老师给出自己建议。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

收到李老师建议的提问人,需要一周后回信,反馈他们的生活中是否产生了变化。

这本书,用一句话提炼,就是——

行动,比正确的行动更重要。

这本书里,李老师对每个提问者,都给出了他的建议,并要求提问者按照建议采取行动。

但他的建议,一定是对的吗?一定是有效的吗?

还真不一定!

你可能听到这里,会感到疑惑:

什么?如果建议没有用,或者建议本身就是错误的,那不是越行动越糟糕吗?

对,李松蔚老师几乎在每一个建议的末尾,都会说一句——

“我不确定结果如何。”

道理很简单,谁的问题,谁才需要去解决。

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只有当事人自己。

所以,最有用的办法,一定是当事人自己找到的。

爱因斯坦曾说:

“你不能用产生问题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因为“问题”并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它只是一种叙事方式。

“问题”是建立在提问者过去理解并回应这个世界的视角之上。

既然问题是在这个角度下产生的,就无法通过相同的角度解决。

举个栗子:

有一个家长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孩子“不自信”怎么办?

经过仔细询问才知道,原来是家长鼓励孩子当学霸,孩子却觉得做学渣挺好。

父母就觉得这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现。

但换个角度,你也可以说这个孩子很自信。因为他不需要通过成绩证明自己的价值。

那么谁是对的呢?

都对,不存在客观的结论,只是看待同一件事的角度不同。

但这两个角度,父母要考虑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事。

如果我们事先就预设孩子是“不自信”的,

那么很可能你的任何干预,都在强化 “不自信”这个问题。

但如果我们预设孩子是“自信”的,

那么父母就要思考,如何激励一个对自己信心十足的孩子?

这个孩子已经不需要用成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了,那么还能用哪些方法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

这可能是父母没想过的问题。

父母如果从这个问题入手,就会有新的经验产生。有了新的经验,改变就发生了。

对,《5%的改变》这本书里的很多问题,都像这里的“不自信”一样,它可能并不一定是一个“真问题”。

它仅仅只是人们的一种观察和行动的模式。

人们以为看到了问题,其实他们在不断制造问题。

如果我们能跳出这个模式,就会有不同的事情发生。

为什么说旁观者清?

因为旁观者跟当事人站的位置不一样。从新的角度观察,就完全有可能看到新的结果。

现在,我们厘清了“问题”的本质,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李松蔚老师给出了一个非常奇葩的招数——

当事人尝试的改变一定要小之又小。

有多小呢?

近乎不变。

怎么才能近乎不变?

只改变5%

我的天呐!

5%怎么可能解决问题?

对,解决不了问题。

但这5%,可以让提问者在同样的困境中多了一份觉知。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是最可怕的,一旦知道了,就有了改变的可能。

《5%的改变》整本书都在讲一个道理——

如何认识你自己?

怎么做?

想是想不明白的,解决办法只有——行动。

如果我们把“思考”看成一个圆,把“问题”看作这个圆和外界的接触面。

你会看到,思考越多,圆就越大,问题也就越多。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靠思考的方式解决问题,结果越想越难受。

所以,少想,多做。

你为什么无法改变?

因为你只想要100%的改变,而以你目前的状况来说,最多你只能做到5%。

你只会被100%的改变压垮,结果连5%也做不到。你只做到了0%。

所以,我们先试试把5%做好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