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观后感
这部纪录片记录了14个孩子的成长轨迹,从7岁开始每隔7年拍一次,一直到56岁。
虽然,良好的家庭环境,一个好的起点确实会让一个人最后走向更好的人生轨迹。但我们仔细一看,这个过程当中这些富人家的孩子也付出了很多,比如说john,9岁失去父亲,自身一直非常努力,后来上了牛津读法律。正如七堇年说的,我们看的到的是表面,看不到的是这些人在这些家庭当中所培养起来的自律自强的精神。父母只是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他们依然要在这个起点上面去奋斗努力。我觉得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在父母的起点上奋斗的。
一个人要跨越自身的阶层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一些个别的人通过非凡的努力,付出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取得了非常棒的高度,但你要知道在这背后她舍弃了很多东西。比如说,吴士宏,我想作为一个大专业毕业生,从医院里面当护士出来,一直做到IBM总经理,常人根本难以想象吴士宏所付出的,她所跑过的绝对距离,比那些名校毕业,家庭环境良好的人可多的多了。
这部影片中,实现了阶层跨越的,比较典型的人是nick,从一个农村的只有一个教室的小学到了牛津物理系。我想,这个背后也是nick的智商和努力。我渐渐释然,想想,当我跟别人一样进入同一家公司,其实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起点是一样的,那个起点其实是表面的。藏在背后的,其实是我们整个家庭,整个出生背景和成长经历的区别。所以,我有的时候在想,为什么那个人花了3年的时间做到那个位置,为什么我做不到?现在我才彻底明白,我完全没有搞清楚我们的起点根本不一样,即使在同一家公司同一个职位。想起曾经朋友L上了国内前20名校后跟我说的,觉得自己跟一些同学的差距很大。是的,即使我们通过高考考到了国内的名校,我们也很难跟那些在北京从小接受素质教育的孩子比各方面的能力。我不是想说,阶级固化。我想说的是,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起点,自己的经历,把目标定的更可行更踏实,而不会去幻想那些诸如成为比尔盖茨这样人的事情,来的更为实际。
唯一的衡量是你跑过的绝对距离,而非与他人的比较。看的更通透,才会更释然,就知道放下了。活的更快乐,但永远不要放弃努力。不要把家庭出生当做一个自己可以不去努力的借口,上帝仁慈,赋予你健康的身体和一个和平的时代,付出自己可以付出的普通人的努力吧!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大部分的智商差不了太多,个人的努力和用心有的时候就决定了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