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性格
性格是什么?性格可以培养吗?如果性格可以培养,家长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以及怎么培养孩子的性格?
性格是什么?
在心理学上,性格一般指与社会道德评价相联系的人格特质,它是人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有关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方面的总称。这意味着,性格是人后天形成的品格,因此具有可塑性,可以被培养。但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同时也意味着,孩子很小的时候的经历就会对其性格养成造成影响,因此家长如果想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开始的时间应该是越早越好。
性格与气质的差别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除了在于后天形成的性格上,还在于先天的气质倾向上。气质的概念与性格不同,它指的是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心理学认为气质是由神经结构和机能决定的——也就是说,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先天性,比如有些人生来内向,另一些人生来情绪稳定性更高等等。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性格时有一个大前提,就是这种培养最好顺应孩子的气质倾向,以此帮助孩子培养出健康的性格。
怎样培养孩子的性格?
那么,具体来说,家长可以怎样培养孩子的性格呢?下面我想为家长们建议三个可以具体着手的方向:
• 行动上,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心理学上,对自己行为的控制水平和应对问题的行为风格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也就是说,孩子自制力的强弱、面对问题时是勇敢还是怯懦、是沉着还是慌张等都是家长可以改变的方面。你可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帮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今日事今日毕等,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持续强化这些习惯,直到孩子性格成型。
• 情绪上,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由于人的先天气质差别,比如,有人生来情绪稳定性更低——这种差别对孩子可能造成的影响就可以通过后天的性格培养来改变。比如说,有些孩子天生情绪稳定性比较低,家长从发现这一点时起就应该早早培养孩子掌握更多识别、表达与管理情绪的方法,以降低孩子被自己的情绪波动所困扰的程度。
• 认知上,培养孩子开放的思维模式
人在感知、记忆和思维等认知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质,又称为性格的认知特征。比如,在思维模式方面,就存在有创新型和保守型、灵活型和固定型等区别。家长应该从孩子小时就注意培养孩子形成开放、创新的思维模式,这对孩子未来的语言学习、决策能力等都有好处。
3到6岁,这个阶段不能让孩子约束太多,也不能让孩子无法无天,要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这个阶段的孩子,孩子通常会有一些奇特的想法和一些古怪的问题,父母应该耐心对待,不应扼杀。
6到12岁,是孩子性格和情感的弥补期,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还经常爱发脾气,性格暴躁,通过教育引导,还是可以改变孩子,但是到了12岁之后,孩子进入了青春期,真想改变孩子的性格,基本上就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