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微信公众号的200多天我到底收获了什么?
壹
2017年5月8号,翻日历的时候突然发现这是我做公众号的第238天。一时惊觉时间飞快,立夏之后感慨满怀。在这过去的200多天里,我一个人既是作者又是编辑,写了100多篇的原创文章,总共完成了201篇推送。在完成这些之前,我从没想到自己可以坚持这么久。
其实当初做这个是偶然,那时候我还在读大三。因为某些原因辞去了原来在辅导班做英语老师的兼职之后,空余时间突然多了起来。平日里有写日记的习惯,后来受身边人的影响就想着换个平台,于是就有了做自己公众号的念头。
开始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幸亏当时有路遥姐指点,自己靠着百度一点点摸索注册了自己的帐号,在网络上搜了编辑器,一点点学会了排版。
要说最难的便是最初坚持的那些天,因为学校里还有其他的事,最难的是没灵感。值得庆幸的是因为我喜欢,过去读了不少的书,偶尔会零散的记录下心得和感受。写不出来文章的时候我就把曾经写过的小片段翻出来看,每一次都有新的感悟然后重新整理一遍,从而填补了没有文章的空缺。偶尔也会收到好友的投稿,从而撑过了最初的难关。
贰
2016年11月3号是有纪念意义的一天。我清楚的记得在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答辩现场突然收到了已开通原创标识的微信通知,我激动的拿给舍友的场景,转眼已过了这么久。
其实对于一个新人来讲,拿到原创标识的这个过程我不是最快的,算了一下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有朋友问我公众号要怎么运营,其实我真的不懂。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好的推销者,每天只是完成自己应该做的,写稿,排版,推送,把自己的情绪和观点传递给别人看。
刚开始的时候有很多人跟我讲,真羡慕你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其实我们大都处于同样的状态,只是做没做的区别。200多天的推送,我成长了太多,虽然到现在我也不敢自称为一个自媒体人,但很明显的是我不再是那个对微信公众号一无所知的姑娘了。
这200多天,听过很多鼓励也受到过质疑,幸亏有那么多支持我的人的帮助,我走过了这条看似简单实则艰难的道路。有人说微信红利期已过,你是在瞎折腾。我不会反驳,有时候做事只是顺心而已,不一定每一份付出都会有同等的回报。但过程中你所经历的快乐是不懂的人所体会不到的。
叁
做微信公众号到底让我收获了什么?
一、自律
其实,作为一个非专业的自媒体人,没有硬性规定和指标,偷懒是经常见的。有一段时间我以忙着准备其他考试为由断更了很久,但后来发现考试忙也不过是偷懒的借口。真正想做一件事,自律是极为重要的。
二、不断学习的能力
我是因为喜欢读书写作才申请了这个平台,但发现并不是每天都会有灵感。为了不断更,我必须每天要多看书,确保输入大于输出。除此之外我还积极参与一些活动,相信经历就会有感悟。关注了很多公众号,每天要看他们的文章,学习别人的长处;在网上自学排版,找适合自己的编辑器,找图片,简单的处理图片……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到了今天。
三、利用碎片化时间的能力
手机便签是最好的助手。不管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只要有想说的话就立马打开手机记录下来,然后回到住处再慢慢整理消化,形成一篇文稿。这篇文章就是在公交车上记录下来的,当时只完成了一半。
四、对素材的敏感度
自从做公众号之后,每天都在想今天文章的内容,从而练就了利用素材的能力。《我不结婚碍着谁了》这篇文章就是在追《人民的名义》这部剧的过程中闪现的灵感,加之平时身边人的例子与自身的感受,就有了1000多字的小感悟。
五、找到了更多的同类
自从有了微信公众号之后,凭借文字的善缘拥有了更多的朋友。有的是很久不联系的同学,突然就热络起来了,过去我性格极为内向,在这里他们发现了我另一面;有的是新认识的爱文字的朋友,互相鼓励支持分享,从而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有的人真的活成了我向往的模样;有过去教我的老师,再见面时会聊到这个公众号,她们的鼓励对我来讲很重要;有从别人那里知道我的朋友,关注了公众号之后留言点赞评论互动,好多都混成了眼熟。
我是一个极度相信“吸引力法则”的人,不管在哪个平台,能认识这么多的同类对我来说都是一件极为开心的事。以上是我这200多天的一点感悟,写给一直在陪我的你,也写给一直在坚持的自己。
朋友一直告诉我,公众号一定要有明确的定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想,自己的定位应该怎样形容合适。不想被拘谨,想自由的写自己想写的任何东西。那天皇叔让我发定位,最终只写了:“一个90后女生的成长与救赎”。恩,我知道很模糊,但也差不多可以概括了。谢谢你愿意一直陪我走这条路。如果哪一天你觉得这样的文章不是你喜欢的,你可以悄悄的离开,反正嘛,都会有这样一个过程,虽然有点小难过但这是注定。很高兴你能来,不遗憾你离开。人生那么短,随心随性就好。
未来这条路还会坚持多久,我并不知道。但眼下,我还是想每天坚持着,一步一个脚印的做下去。就算看不出意义,就算在别人眼里是瞎忙,但我喜欢我愿意。我始终相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自有定数。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已准备好接收你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