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传递家国情怀 家访送去爱与温暖

2020-12-11  本文已影响0人  天高云淡风轻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赵喜风,来自南阳市第十七小学。我是一名平凡而普通的小学老师,今天非常荣幸地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教育征途中的点滴做法和体会,内心既激动又忐忑。

    如果说我在教育的道路上取得了点滴成绩,首先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区教体局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得益于十七小这片沃土的培育。十七小领导团队团结进取,务实创新,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文质蕴雅的阳光少年为育人目标;以“成人比成才更重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办学理念,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十七小涌现出许多爱校爱生、默默奉献的好老师,不少年轻教师产假没休完就上班,不少老教师带病上课,在这样浓厚的以校为家的氛围里,我这颗幼苗才得以不断成长。

    1996年我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在这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也在努力实践着学校的教育理念,今年疫情疫情期间,给孩子们的一封封家书、一次次家访正是这种教育理念的生动诠释!

    一、“战疫家书”,传递家国情怀

    2020春节,当大家都沉浸在新春的喜庆氛围中时,新冠肺炎疫情却突然爆发,而且来势凶猛。在举国禁足、超长假期、线上教学的特殊时期,我给班里所有同学每人写了一封家书,而且每一封都是“量身定做”的。每天上午上完直播课,我便静坐思考,放电影般回忆、搜索平时和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然后构思、定题目,再一个字一个字地手写。每封信从拟题目到形成书信要耗费将近一天时间,这个艰难的孕育过程就像生孩子,在痛苦与幸福中煎熬,也享受“生育”的快乐。每封信都要一对一、点对点,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写到快一半的时候,我产生了“山穷水尽”的感觉,有了想放弃的念头。可看到家长感激、感动的回复,看到孩子们收到信后的兴奋、激动,看到全家争相传阅并转发朋友圈的欣喜,我又产生了巨大的动力。特别是疫情期间省教育厅郑邦山厅长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要求教育系统要开展“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教育活动以后,我有了新的灵感:把疫情当课堂,以家书为教材,在书信中把疫情和学科内容结合起来,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科学教育......

    当初只想要一滴水,没承想却收获了整片海洋。不少家长说疫情期间这批家书是场“及时雨”,缓解了孩子的孤独无助、焦虑无聊,也让孩子们学会了主动承担家务,懂得了生命的珍贵,孩子的“偶像”也都被刷新:钟南山爷爷、李兰娟、陈薇奶奶那样有担当、有大爱的人物成了他们心中真正的英雄!学生高远博在回信中写道: “尊敬的赵妈妈:收到您的来信我很激动,原来我的名字可以这样理解:任重道远,奋力拼搏。我会把这八个字铭记于心。经过这次疫情让我懂得:要好好学习,将来在祖国需要我的时候用我的知识报效祖国。”一封信,可能让孩子的人生变得更加美好,再苦再累再难,都值得!书信在家长中也产生了巨大的反响。邱意询同学的妈妈说:“看到赵老师给孩子们写的信,内心无比感动!好不容易有个假期,赵老师却没有休息,给孩子们把脉,为孩子们加油,赵老师的信把每个孩子的性格特征、优缺点总结的如此清晰,真的是比我们做父母的都了解孩子啊!”王晨瑄家长用一首古体诗表达感激之情:“新岁得师语,欣然喜得狂。逐句细细品,举家传阅忙”。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家长的夸奖。我告诉自己:不能停下,不能让孩子们失望,再难也要坚持写下去!这一坚持,就是98个孩子的98封家书。

    产生给孩子写信的想法,这与我从教24年一直秉持的“做有记忆、有温度的教育”理念有关。每带一届学生,总想给孩子、也给自己留下点东西,这点东西不只是书本知识,应该是多年以后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书本知识忘掉之后而忘不掉的东西,是对学生终生发展有那么一点点作用的东西。放寒假前,我在想,这个寒假我还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我还能给他们和我留下点什么?最终选择为孩子们每人写一封信,我认为书信有一种独特的魅力,特别是假期能静下心来手写,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更能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再将书信编辑成册,人手一本,那一定是个美好的纪念品。我的想法在期末全体教师经验交流会上一透露,得到了叶校长的大力肯定和支持,寒假一开始,我便踏上了写信的“长途旅行”。

  10万多字的书信,被家长们称为“战疫家书”。我也一不小心成了网红,先后被教育时报、光明日报、河南日报、大河报、河南省教育厅官方微信、人民论坛、人民日报海外网、华夏教师、南阳晚报等多家媒体网站报道,卧龙区档案局已把我的书信手稿收藏,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历史见证。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已精选其中55封信以《把疫情当课堂》为名结集出版。从这将近10万多字的家书和其中的故事中,也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体悟:成功没那么重要,成长最重要;鲜花和掌声没那么重要,不忘初心最重要。做有温度、有记忆的教育,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是我的初心,也是我毕生坚持的育人理念。

  二、深入家访,送去爱与温暖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这两年来,我一直坚持着做家访。我认为,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家访可以更深入地走进学生的内心,走进每个家庭,加强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年4月份,随着疫情的好转,我在每天下午网课结束后去家访。在家访过程中,我与孩子促膝谈心,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和困惑,检查辅导他们的寒假作业,孩子们都激动兴奋。不少孩子听说我要去家访,都早早的站在门口翘首以盼,临走时恋恋不舍!我与家长深入沟通,全面掌握孩子居家学习、防疫情况、心理状态;我与不少女性家长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她们会跟我诉说婚姻生活的苦恼和家长里短的纠葛,在我的引导下,她们对家庭、对丈夫、对孩子的态度有了转变。我也在家访中一次次体验到了做教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小南是个性格内向、自卑、学习底子差的孩子,父母离异,一家人的重担压在打零工的爸爸一人身上。去年到他家家访时,看到的是租住的不足30平方米的简陋房子、瘦小体弱的奶奶、劳累奔波满脸疲惫的爸爸、一起上学、愁眉不展的姐姐,我心中明白:这样的孩子需要“志”“智”双扶。平时给她更多的谈心交流和物质帮助,疫情期间给小南写的信更注重励志教育。小南和他爸爸亲自跑到我家,他含着眼泪说:老师,我一辈子都会记着你在信中写的“家贫贫一时,志贫贫一世”,我要用我的拼搏和奋斗来改变我的人生、改变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他爸爸还送锦旗来表达感谢之情。

    教育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班里有叫孩子叫小梁。在他1岁的时候妈妈就走了,这一走就是8年。8年间,年幼的孩子没有见过妈妈一面,整天神情忧郁,沉默少言,不和同学来往,经常拿着妈妈的照片,一个人偷偷流泪。年幼的他对奶奶说:奶奶,能不能让我叫你一声“妈妈”?在家访中得知这令人心酸的故事后,我主动要求做孩子的干妈,经常给孩子买学习用品、买衣服,和孩子谈心聊天。在收到在疫情期间写给小梁的家书后,全家人在一起读了不下6遍,读一遍全家人哭一遍。小梁哭着对奶奶说:“我将来一定要像赵教师一样,做个好老师”。听着奶奶给我的转述,我先是感动的湿润了眼眶,随着而来的,是内心的温暖和欣慰!

    我认为做教育,情感永远是第一位的。作为老师,要有一颗悲悯、柔软的心,用爱感化孩子,让他看见独一无二的自己。作为老师,我愿意用我的绵薄之力,把爱和温暖传递。

    三、精耕细作,收获满园花开

    习主席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灵魂。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也需要有灵魂,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每接到一个新班后,我会让孩子把自己的生日、喜好写在小纸条上,我把它们整理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孩子过生日,我会送小礼物给他;我在班里设置“悄悄话信箱”,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灵诉求;我经常用写小纸条、送书的方式鼓励班里有进步的孩子;我把班级里的每一次活动用美篇或简书记录下来,把美好的回忆存档;我邀请学生们分批到家里吃饭,亲手教学生做饭,并进行文明礼仪培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增强了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动力……在一系列的用心实践中,不知不觉“班妈”的称呼在孩子和家长中传开了。不少女生悄悄给我写小纸条,您就是我心目中的女神” “我希望长大以后成为您的模样。”听到想这些话,怎能不感到幸福?当我们无条件地爱孩子,在他们身上付出时间和真情,收获最大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教师的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是琐碎的、平凡的。每天早出晚归,你问我苦吗、累吗?苦、累。但我却享受着这份苦和累!在和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中,孩子们一句甜甜的“老师好”、一张用心制作的小卡片、家长在群里一句真切的肯定与夸赞、校长的一句“喜风内心纯净,阳光快乐,满满正能量”,一切苦和累都烟消云散。现在,我每周至少在简书写一篇教育故事,并鼓励家长写教育日记,留下孩子成长的足迹。虽然我人到中年,每天的日子充实而积极,感觉自己就像是一株向日葵,每天面带笑容,向着阳光前行,我享受着平凡、忙碌而又充实的幸福。

  在孩子成长的旅途中,老师如同孩子们生命中的列车员,陪伴学生只有一程,注定要以分别做结局,但我要竭尽全力让这一程成为孩子们人生旅途中最美好、最难忘的风景。教育就像是养花,我们要拿出养花的心态,用心去浇水、施肥、松土、修剪,最终一定会收获满园花开。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我将一如既往用心、用情、用爱让每个孩子都出彩;惜时、惜缘、惜福,让每个家庭更幸福!不忘初心,用爱与责任践行教育真谛,永远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谢谢大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