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资治通鉴》华杉讲透【资治通鉴】华杉解读《资治通鉴》

华杉版资治通鉴【100】都是待罪之身,无非暂时免祸

2018-05-11  本文已影响726人  华杉2009

8、

楚元王刘交薨。

9、

夏,四月,齐、楚地震,二十九座山同日崩塌,大水溃出。

10、

有人献上千里马。皇帝说:“天子之旗在前,车队跟随在后,急事时一天走五十里,平常一天走三十里,我一个人骑着千里马,跑前面去干嘛?”于是把马还给他,发给他路费送回,下诏说:“我不接受什么献礼,四方诸侯不要访求什么珍稀来献。”

11、

皇帝既已施惠于天下,诸侯、四夷远近欢乐融洽,于是总结回顾从代国到京师以来的功劳,封宋昌为壮武侯。

12、

皇帝逐渐了解治理国家的事务,有一次早朝,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决案件多少?”周勃谢罪说不知道。又问:“一年钱谷收入多少呢?”周勃又谢罪说不知道,羞愧惶恐,汗流浃背。皇上转头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这个有具体负责的官员。”皇上问:“谁具体负责?”陈平说:“陛下如果问决狱,要问廷尉。问钱谷收入呢,要问治粟内史。”皇上接着问:“具体事都各自有负责的官员,那你负责的是什么事呢?”陈平谢罪说:“陛下不知道我才能低劣,让我待罪为宰相。宰相的职责,对上辅佐天子,使其为圣君;调理阴阳,使寒暑有常;顺序四时,使气候不差;对下顺遂万物之宜,使使飞走动植各得其所;对下镇抚四夷诸侯;对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尽其职。”皇帝称善,陈平说得对,说得好!

周勃大为惭愧,出来埋怨陈平说:“你平常怎么不教教我?”

陈平笑道:“您在宰相位置,却不知道宰相的职责吗?假如皇上问您长安城中有多少盗贼,您也要勉强回答吗?”于是周勃知道自己的才能比陈平差得太远了。

过了一些日子,又有人对周勃说:“您诛杀诸吕,迎立代王,威震天下。如今受厚赏,处尊位,时间长了,将要祸及其身矣!”周勃也觉得自危,于是称病,请归还相印,皇上批准了。秋,八月二十七日,免去周勃丞相之职,左丞相陈平专为丞相。

华杉说:

陈平说:“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这“待罪”二字,是谦辞,也是本质。都是待罪之身,无非暂时免祸。别看今天蹦的欢,小心明天拉清单,可能躲得过,可能躲不过。所以周勃想一想,还是提前躲了。能始终把握“待罪”和“免祸”两个角度去看问题,资治通鉴就读懂一半了。

面对待罪和免祸,有三种人生态度,一是小人,利欲熏心,无所忌惮;二是君子,“明白人”,能进能退,明哲保身;三是英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3、

当初,隆虑侯周灶攻击南越,正好遇上暑热潮湿的天气,军队发生瘟疫,士兵无法翻越五岭。过了一年多,吕后崩逝,于是撤兵。赵佗因此以兵威震服,又以财物收买,闽越、西瓯、骆,都成为他的属国,土地东西纵横一万余里,乘坐皇帝专用的黄绫为车盖的马车,左边竖起天子大旗,称制与中国平起平坐。

皇帝于是在真定赵佗祖坟设置守邑,每年定时祭祀;又召见赵佗的堂兄弟们,给他们官职、赏赐和恩宠。然后再派陆贾出使南越,赐给赵佗书信说:“朕,高皇帝侧室之子也,放逐到首都之外,在北部边境代国镇守藩国,道路遥远,闭塞愚昧,所以没有跟大王你通过信。后来,高皇帝和孝惠帝相继去世,高后执政,又不幸生病,诸吕乘机作乱,幸而靠功臣之力,已经将他们全部诛灭。朕因为各诸侯王、侯、官吏们坚持要求,不得不被立为帝,如今已经即位了。于是听说你给将军隆虑侯书信,要求保护你的亲族兄弟,并请撤去长沙的两支军队。我根据你的要求,已经撤去长沙将军博阳侯。您的亲族兄弟在真定者,已经派人慰问,并修治你的先人坟墓。前几天,又听说你发兵攻打边境,兵祸不止。当其时,长沙苦之,南郡尤甚,你的国家,难道又有什么利益吗?也一定是多杀士卒,伤良将良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也!朕也想把双方边境犬牙交错的地方,重新划界,向官吏们征求意见,他们说:‘这是高皇帝划定的!’那朕也不能擅自改变。如今我得了你的土地,也不足以为大;得了你的财物,也不足以为富;我对你没有什么欲求。五岭以南,都归你自治。但是,你也称号为帝,那天下两帝并立,又没有一个使者来往通信对话,那就要起争执了,争而不让,仁者不为也。我愿与大王你尽释前嫌,从今往后,通使如故。”

陆贾到了南越,赵佗恐惧,顿首谢罪,愿奉明诏,长为藩臣,奉行朝贡之职。于是下令国中说:“我听说两雄不并立,两贤不并世。汉皇帝,是贤德天子。我从今天开始,不再称皇帝,并去除黄绫车盖、左纛(dao)大旗。”于是上书文帝说:“蛮夷酋长、老夫、臣赵佗昧死再拜上书皇帝陛下,如下:老夫,之前是越郡官吏,高皇帝赐给我王玺,封我为南越王。孝惠帝继位,义不忍绝,所以对老夫赏赐甚厚。高后用事之后,歧视蛮夷,下令说:‘不要给蛮夷越金属铁器、农具、马、牛、羊,即便要给,只给公的,不给母的。’老夫地处偏僻,马、牛、羊都老了。我以为我祭祀不修,有死罪,于是派内史藩、中尉高、御史平,三次上书谢罪,结果他们都被扣留,有去无回。又风闻老夫的父母坟墓已被破坏,兄弟宗族被诛灭,官吏们一起商量说:‘如今对内得不到汉帝国的支持,对外就没法彰显我国的形象了。’于是被迫更改称号为皇帝,自己做一个帝国,不是有野心要危害天下啊!高后听说后,大怒,削去南越的藩国之籍,断绝通使,阻绝交通。老夫得不到消息,怀疑是长沙王进谗言,所以发兵攻打他。老夫身处南越四十九年,如今已经是抱孙子的人了。但是夙兴夜寐,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闻钟鼓之音,美女音乐,都没心思,就是因为不能事奉汉朝啊!如今陛下哀怜,能恢复我过去的南越王号,与汉朝通使如故,老夫就算今天死了,名声也不会毁灭。我已如愿以偿,马上就去除帝号,再也不敢称帝了!”

华杉说:

文帝的谦逊揖让和仁厚修养,在对赵佗家族的处理和给赵佗的这封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大臣们立他为帝,真是得其人也!

14、

齐哀王刘襄薨。

15、

皇上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天下第一,召他来京师,任命为廷尉。吴公推荐洛阳人贾谊,皇帝召见贾谊,任命为博士。贾谊建议修改正朔,改变官服颜色,重新制定各级官职名称,修订礼乐,以确立汉朝礼制,不要一切按秦朝制度。皇帝谦让,不敢做这样大的事。

华杉注:

改正朔,是要修改历法,历法代表政权,历代新朝建立,第一是要改纪元,定年号。这个,一直持续到民国,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才确立公元纪年,和全世界接轨了。第二呢,还要定历法,改正朔,把哪个月是正月也给改了。所以贾谊雄才,一出场就要做大事,他要做的事,比宰相的事还大,是天子要做的事,而且是开国天子要做的事。以文帝谦让仁厚的性格,既然这是开国天子做的事,高皇帝没做,他也就不敢做。谁敢做呢?到后来,汉武帝敢做,把这件事办了。

贾谊的意见,孔子当年就提出来了,《论语》里面有记载,孔子说要“行夏之时”,就是说要恢复用夏历,就是因为夏历、殷历、周历,正月都不一样。夏历,就是我们现在用的阴历。殷替代夏之后,殷历把正月往前面提前了一个月,以阴历的十二月为正月,为一年的开始。到了周朝,又把正月再提前一个月,以阴历十一月为正月。所以夏商周三朝,春夏秋冬的开始时间都不一样,各差一个月。夏历现在叫阴历,又叫农历,为什么呢,它是最适合农业生产的。正月就差不多春天来了,该准备播种了,符合春种秋收的节奏。所以孔子说应该恢复夏历。不过等秦始皇统一天下,他要和前朝不同,他把正月又提前了一个月,到阴历十月,春夏秋冬全乱了。

到了汉武帝,恢复了夏历的正朔,以夏历正月为正月,这才一直沿用到我们今天。我们过的春节,正月初一,就是夏历的正月初一,这是孔子的意见,贾谊又提出来,汉武帝最后决策。

华杉版资治通鉴【100】都是待罪之身,无非暂时免祸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