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在六十岁寿宴上哀叹包家绝后,结果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回顾包拯的一生,他在事业上是成功的,尽毕生所学为北宋王朝鞠躬尽瘁、心无杂念,一生为国为民。在生活中,包拯也是个有名的孝子,曾经为了替父母守孝,差点无缘官场。因此,古人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深深影响着他。
包拯一生有两妻一妾,他的第一任妻子李氏与包拯成亲不久,就因病去世了,也没能给包拯留下个一儿半女。几年后,包拯迎娶了第二任妻子董氏。董氏虽然出生于宦官之家,但是她身上却没有一丝娇弱之气。为了尽心侍奉双亲,包拯辞官回家董氏也没有任何怨气,还帮着包拯照顾父母。她知书达礼,一生为包拯生育了一儿两女,儿女长大成人之后,两个女儿找到了好的归宿,儿子包繶也娶妻生子。婚后不久,包繶被朝廷任命为太常寺太祝一职。然而包繶还未到任就因病去世,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包拯夫妇只能忍痛的继续生活下去。然而没过几年,包繶的儿子在五岁那年突然夭折,这对包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此时的包拯已经断后了,但他们夫妻不忍儿媳年纪轻轻就守寡,多次劝儿媳崔氏另嫁他人。不过崔氏以死相逼,说:“公公婆婆失去了儿子孙子,已经够悲伤了,我不能再离你们而去,要为夫君守节尽孝。”一番话说的包拯夫妇感动万分,不再相劝。
转眼间,包拯六十岁寿辰到来,于是大宴宾客。席间,见来访众同僚、亲朋带着各自的儿孙为自己拜寿,再回想自己那早逝的儿孙,包拯不由哀叹起了包家“后继无人”的现状。众人见状,忙上前宽慰与他。包拯见此只得强颜欢笑,与众人继续庆祝自己的寿辰。在一旁默不作声的崔氏不忍公公如此,便走上前,跪在包拯面前说:“公公,其实您还有一个儿子。”说完,崔氏跑进内宅,抱出一个婴儿递给包拯,众人皆惊呆了。过了片刻,包拯见她面色凝重,不似说谎,便向她询问缘由。于是,崔氏慢慢的将其中事由缓缓道出。
原来,自从包家的唯一一个孙子死了以后,包拯的心情就十分的不佳。他的小妾孙氏不知道怎么,被包拯赶出了家门。孙氏回到娘家后不久,发现自己已经怀有身孕。但她并未将此事告诉包拯,崔氏也是在一次偶然间才得知消息。
崔氏知道后,就悄悄的去看望孙氏,并且还拿钱资助孙氏,劝说她将孩子生下来。孩子出生后,崔氏抱过来一看,顿时喜上眉梢,是个男娃,老包家后继有人了。但崔氏并未第一时间告知公婆,想找个合适的时机再说。终于等到了包拯六十大寿这天,崔氏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才当着众人的面和盘托出。
包拯大喜之余,亲自为孩子取名为包诞,后改名为包绶。在包绶五岁时,包拯因病去世。宋仁宗得知后,亲至府中吊唁,感念包拯一生为官清正,遂赏赐包家许多东西,还授予了包绶太常寺太祝一职。
之后在包拯留下的包氏遗志的谆谆教导下,和崔氏的养育中,包绶长大后继承了他的父亲优良作风,成为了北宋清官。